[实用新型]一种犁地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1760.6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7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晨敏;杜木伟;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3/50 | 分类号: | A01B3/5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犁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生产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犁地机。
背景技术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生产关乎国家和人民生存发展大计。为了丰收,农民经常需要在农作物还没有及膝的时候在两畦农作物之间做翻土,除草等工作。犁地机是完成这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农业用具。农村现在常用的一种手动犁地机是用自行车改装的,其完全是依靠人臂部力量,直接、间歇式地推动手把驱动犁刀向前,作业效率低,大面积使用时特别劳累,自动化程度低。还有一种是类似于拖拉机的犁地机,其虽然工作效率高,但是体积庞大,制造使用成本高,不能大面积普及使用,且由于其为四轮结构,因此转向极不方便。为此,设计一种体积小、制造成本低、作业效率高的犁地机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犁地机,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动犁地机作业效率低,以及采用拖拉机式犁地机体积大、制造成本高、转向不方便的问题,同时使用操作方便,适于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犁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分、电机、动力传动系统、犁刀和导向轮,所述支撑部分包括手把、竖梁、弯梁、犁刀连接梁和支撑轴,所述手把安装在竖梁的上端,所述犁刀连接梁安装在竖梁的下端,所述犁刀安装在竖梁的下端,所述弯梁的一端固定在位于手把与犁刀连接梁之间的竖梁上,所述支撑轴转动安装在弯梁的另一端,所述导向轮固定安装在支撑轴上;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变速箱、减速器、大链轮、小链轮和链条,所述变速箱安装在位于手把与弯梁之间的竖梁上,所述电机、减速器和大链轮均设置在减速箱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大链轮固定安装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所述小链轮固定安装在支撑轴上,所述大链轮和小链轮通过链条连接形成链传动。
上述的一种犁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与竖梁相垂直,所述竖梁与手把的中部连接。
上述的一种犁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的形状为方形。
上述的一种犁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的上侧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变速箱的前侧板的上表面上开有凹槽,所述凸起与凹槽相配合。
上述的一种犁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梁的形状为n字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2、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动犁地机作业效率低,以及采用拖拉机式犁地机体积大、制造成本高、转向不方便的问题,能大大减轻人力,提高作业效率。
3、本实用新型使用操作方便,使用时,只需手握手把,控制电机启闭即可。
4、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噪声低,转向灵活,适于推广应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除上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手把; 2—竖梁; 3—变速箱;
3-1—上侧板; 3-11—凸起; 3-22—凹槽;
4—链条; 5—导向轮; 6—小链轮;
7—支撑轴; 8—弯梁; 9—犁刀;
10—犁刀连接梁; 11—电机; 12—减速器;
13—大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部分、电机11、动力传动系统、犁刀9和导向轮5,所述支撑部分包括手把1、竖梁2、弯梁8、犁刀连接梁10和支撑轴7,所述手把1安装在竖梁2的上端,所述犁刀连接梁10安装在竖梁2的下端,所述犁刀9安装在竖梁2的下端,所述弯梁8的一端固定在位于手把1与犁刀连接梁10之间的竖梁2上,所述支撑轴7转动安装在弯梁8的另一端,所述导向轮5固定安装在支撑轴7上;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变速箱3、减速器12、大链轮13、小链轮6和链条4,所述变速箱3安装在位于手把1与弯梁8之间的竖梁2上,所述电机11、减速器12和大链轮13均设置在减速箱3内,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与减速器12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大链轮13固定安装在减速器12的输出轴上,所述小链轮6固定安装在支撑轴7上,所述大链轮13和小链轮6通过链条4连接形成链传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手把1与竖梁2相垂直,所述竖梁2与手把1的中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17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钥匙密码芯片供电和数据采集电路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电子巡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