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挡板的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9941.5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3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林;叶苗良;冯全明;鲁吉生;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劲光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挡板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挡板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反应釜是最常见的反应设备,最常规的反应釜由釜体、釜盖、夹套、搅拌装置、传动装置、轴封装置、支承、挡板等组成。搅拌形式一般有锚式、桨式、涡轮式、推进式或框式等,并在釜壁外设置夹套,或在器内设置换热面,也可通过外循环进行换热。
例如申请号为201010534601.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进料口、出料口、搅拌轴和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器、温度控制装置,进料口内设由电机驱动可沿进料口上下运动的导流管;搅拌轴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耙式搅拌器、桨式搅拌器和框式搅拌器;温度控制装置为一设置在搅拌轴上的多个管腔,每个管腔分成两独立的加热腔室和冷却腔室,中间由一隔热板隔离,加热腔室和独立腔室的各部分均不接触,反应釜外设和加热腔室连通的加热源和与冷却腔室连通的冷却源。
目前,在我国化工生成中,为了提高反应釜搅拌的混合与分散效果,一般采取如下两种实现方式:(1)提高搅拌转速;(2)在反应釜内增加挡板。
第二种实现方式,挡板一般设置在釜盖上面,如果增加挡板数量,就减少了釜盖上的开孔数量,影响管路安装。针对该技术缺陷,申请号为201020191701.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开式搪玻璃反应釜挡板,其不同之处在于密封连接面内壁上固定连接至少3个挡板的上端,挡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支撑圈。
该挡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方便、有效提高混合与分散效果,特别适合于化工企业使用,但是该挡板为平板式,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强度不够;第二,平板式挡板的加强板下侧常因存积物料而又不易冲洗干净,为下次生产不同产品时的产品质量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挡板的反应釜,强度高,反应釜内存积物料较少且存积的物料方便清洗,有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
一种改进挡板的反应釜,包括釜体、位于釜体内壁的若干挡板、竖直设置在釜体内的搅拌轴和固定在搅拌轴上的搅拌桨叶,所述挡板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一侧固定在釜体的内壁上,另一侧交汇连接,且所述挡板的顶部与底部均封闭。
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釜体内均竖直设置,一侧固定在釜体内壁上,另一侧在远离釜体内壁处交汇,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釜体内壁围城一个大致成三角形的全封闭空腔,将挡板设置成三角形状,可增加挡板的强度,且搅拌时不容易形成死角,反应结束后方便清洗。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与釜体内壁之间的夹角为30~60°。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板与釜体内壁之间的夹角为30~60°。
该夹角是指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与釜体内壁交接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交汇连接处与釜体内壁的垂直距离为15~18cm。
最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与釜体内壁之间的夹角为45~60°;所述第二挡板与釜体内壁之间的夹角为45~60°;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交汇连接处与釜体内壁的垂直距离为15cm。
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倾斜角度及交汇连接处距离釜体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根据釜体大小的不同进行设计,一般釜体体积较大时,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与釜体内壁之间的夹角会相对较大,以增强挡板的强度,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交汇连接处距离釜体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相对较大,以保证搅拌与分散效果。
为提高釜体内物料的搅拌与分散效果,优选地,所述挡板设置数量为3~5个;更优选地,所述挡板在釜体的内壁上沿圆周向呈对称设置。
当搅拌桨叶旋转搅拌时,通过挡板的回流作用增强物料的混合与分散效果,因此,优选地,所述搅拌桨叶为框式,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下部,所述挡板设置在与搅拌桨叶相同高度范围内的釜体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内的挡板设置成全封闭式的三角形,增加的挡板的强度,且在物料搅拌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死角,反应结束后方便清洗,不会对不同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尤其是在颜料生产过程中,不会因为清洗不净而对其他不同颜色的颜料生产造成影响,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向的剖视图。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如下:
1-釜体 2-支脚 3-搅拌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劲光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劲光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99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分解试验用试管加热恒温器
- 下一篇:一种水洗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