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DIB四座密封航油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9667.1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8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邦;成杰;陈理;谢健军;李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福瑞科流控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2 | 分类号: | F16K5/02;F16K5/16;F16K4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曹绍文 |
地址: | 324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ib 四座 密封 航油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具体地说是一种DIB四座密封航油阀。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天然气、成品油、机场油库、码头中转油库海洋平台等工程所用的截断阀,一般还在使用普通球阀、平板阀,都是靠工况介质压力实现密封,压力低时往往不能密封,不是稳定的密封,存在安全隐患。而往往这些工况,尤其是机场油库,所需要阀门的密封达到长期零泄漏安全可靠。所以近年来国内设计院对新建的油库采用了双密封轨道阀,解决了以上密封问题,但新的问题又出来,应这种阀门在机场油库每天平均启闭35次以上,这对阀瓣密封面的磨损很大。因此进口双密封轨道阀可以更换阀瓣延长阀门寿命,但更换阀瓣要把储油罐的油排尽才能更换,这对业主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最重要的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处理。而双密封轨道阀虽然可更换阀瓣,费用昂贵,是整台阀门的1/3价格,还无法在线带压工作状态下更换阀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DIB四座密封航油阀,解决传统阀门密封性能不佳,以及寿命不长,更换时操作复杂等问题,采用双重密封技术,且能快速方便更换密封部件,保证系统运行通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DIB四座密封航油阀,包括阀芯、阀杆、阀瓣、阀座、阀体,所述阀芯、阀杆、阀瓣、阀座置于阀体中空的空间中,所述的阀杆上端延伸至阀体外,并与连接座相连接,所述的阀体的上表面连接上阀盖,所述的阀体下表面连接下阀盖,所述的阀瓣设置两个,以阀芯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的阀座设置两个,以阀芯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的阀瓣上设置沟槽,所述的沟槽内设置O形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杆与连接座之间设置阀杆密封件。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阀盖上设置排污阀。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改进措施进行,其有益效果显著:本实用新型彻底解决了以上所有问题,还增加双隔离—泄放功能、产品可以在线带压工作状态下仅只更换密封圈,不须更换阀瓣。本实用新型在长期的维护下仅只更换2个价格低于阀瓣几百倍的密封圈,大幅度降低用户维护费用。不产生任何经济损失,通常对一台10寸的DIB四密封航油阀,更换密封圈不超过1小时,使阀门与管道同寿命。而其它任何一种阀门如更换,以500立方米以下的储油罐需要3天以上,500立方米以上储油罐,需要一周或更长时间。另外DIB四密封航油阀由于在瓦形面上设特殊密封沟槽,可更换不同材料的密封圈,如采用PTFE密封圈,可解决含酮类介质的石油或更强腐蚀的介质,这是双密封轨道阀难以做到的,应为双密封轨道阀的密封是橡胶硫化成型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全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下阀盖,2是排污阀,3是阀芯,4是阀瓣,5是阀座,6是阀体,7是上阀盖,8是阀杆,9是阀杆密封件,10是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所示,实施例1中一种DIB四座密封航油阀,包括阀芯3、阀杆8、阀瓣4、阀座5、阀体6,所述阀芯3、阀杆8、阀瓣4、阀座5置于阀体6中空的空间中,阀体6的上表面连接上阀盖7,所述的阀体6下表面连接下阀盖1,阀杆8上端延伸至阀体6外,并与连接座10相连接,阀杆8与连接座10之间设置阀杆密封件9。所述的阀瓣4设置两个,以阀芯3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的阀座5设置两个,以阀芯3为中心对称分布,阀瓣4上设置沟槽,沟槽内设置O形密封圈。下阀盖7上设置排污阀2。
本实用新型有一对双向密封的软密封副和一对硬密封副进行操作来使系统达到密封。其中阀瓣与阀座借助于阀门操作机构的机械关系密封,称作软密封副,软密封副结合O形密封圈达到密封功能。另外,阀芯与阀座同样借助于阀门操作机构的机械关紧密封,此时介质通过阀芯通道内看上去是一段管道,称作硬密封副。
阀门全关由一对双向密封的软密封副关闭密封,阀门全开由一对硬密封副关闭密封,形成四座密封。
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福瑞科流控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福瑞科流控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96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