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输变线路污闪电弧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8259.4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0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彤凯;齐杰龙;高芬;赵帅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线路 闪电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弧光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压输变线路污闪电弧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绝缘子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着两个基本作用,即支撑导线和防止电流回地。然而,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要求其外绝缘在大气过电压、内部过电压和长期运行电压下均能可靠运行,但沉积在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层在雨、雪、露等恶劣气象条件的作用下往往会大大降低绝缘子的电气强度,出现污闪现象,即局部电弧伸展的过程;当发展为整个绝缘子沿面闪络为弧光接地,将会使系统形成弧光接地过电压,又会使其它的污秽层重的设备发生污闪而形成两相(三相)接地短路而跳闸。在诱发污闪的条件如气温、湿度、雾、雨雪及污秽层等未消除,介质绝缘强度尚未恢复的情况下,重新自动合闸或强送合闸的瞬间,便又会出现操作过电压,此时污闪处的电弧有可能重燃,致使绝缘子炸裂或促使别处再出现污闪。最终可能造成电力系统外绝缘在过电压作用下发生闪络电弧光,并在长期运行电压下发生污秽闪络,造成停电事故,损害整条线路的使用和运行寿命。因此早期监测及预防工作是防止大面积污闪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然而,污闪现象中出现的电弧光往往为较为微弱的紫外光,而现有技术中的光检测系统的探头往往仅能对可见光进行捕捉检测,或者即使是能检测到电弧光,由于电弧光较为微弱,也无法通过后续的系统进行检测,因此对电弧光的检测还停留在对电弧光的捕捉检测的阶段,换言之,能够实现对电弧光的捕捉检测,便实现了对大面积污闪现象的早期监测及预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输变线路污闪电弧监测系统,以通过检测电弧光来实现对输电线路中的污闪现象的早期监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高压输变线路污闪电弧监测系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高压输变线路污闪电弧监测系统,包括控制器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探头系统,探头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中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安装孔中从前向后依次设置有滤光片、光电倍增管、高压电源模块模块和放大电路,外壳在安装孔的前端口处还设有透镜。
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脚座,脚座上设有支柱并于支柱上铰接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远离支柱的一端与探头系统的外壳铰接在一起。
所述透镜为广角透镜。
所述外壳为坡莫合金外壳。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有显示器。
所述光电倍增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中从前向后的依次设有光阴极、聚焦极、至少一个倍增极和阳极。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高压输变线路污闪电弧监测系统在其外壳的安装孔中从前向后依次设置有滤光片、光电倍增管、高压模块和放大电路,外壳在安装孔的前端口处还设有透镜;因此,在使用时,可首先通过所述透镜接收外部的光源,光源透过透镜至滤光片处时,滤光片将电弧光或干扰光中的可见光滤除,仅使紫外光通过,通过滤光片的紫外光经过所述光电倍增管放大后强度大大增加,高压模块作为光电倍增管的电源和放大电路,用于将光电倍增管微弱的微安级电流信号放大为毫伏级的电压信号,从而可供所述控制器进行识别,进而实现对输电线路中的污闪现象的早期监测。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可作为系统工作时的支撑,支架采用脚座与连接杆配合的方式可方便的实现外壳的升降和俯仰动作,方便系统工作时的姿态调节;透镜采用广角透镜可增大系统的检测范围;坡莫合金是一种磁屏蔽材料,采用坡莫合金材质的外壳可屏蔽电磁场对光电倍增管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压输变线路污闪电弧监测系统的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探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光电倍增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82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