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轴封磁力驱动泵浦的轴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7404.7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1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46 | 分类号: | F04D29/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黄超;周春发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封 磁力 驱动 轴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无轴封磁力驱动泵浦,特别是一种增加轴承外表面积以提升对液体的冷却效应,以确保泵浦在空转时不会产生高温而受损的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按,一般习用的无轴封磁力驱动泵浦1,如图1所示,主要由一前盖10及一后盖11相结合,而前盖10前方为入口101,上方为出口102,后盖11中央包含一轴心110,轴心110外部套设一轴承111,轴承111的外部设有一封套部112,封套部112内具有从动磁铁113,且封套部112向前延伸至前盖10中,于封套部112前端装置叶轮114,当叶轮114转动时,使液体从入口101经叶轮114扬升至出口102,驱动磁铁115套于从动磁铁113的外部,驱动磁铁115与从动磁铁113之间隔以后盖11,并以马达驱动该驱动磁铁115,带动从动磁铁113旋转,以驱动叶轮114动作,当泵浦正常运转时,藉由叶轮114入口及出口的压力差,使少量液体会经由封套部112外侧及后盖11之间的通道流至叶轮114后侧,再由轴承111与轴心110间的沟槽将热量带走,尤其是间隙A、B段有对流冷却的作用。
然而,当泵浦的运作有不正常现象,例如控制仪器失灵、操作不当、废液堵塞、液面高度不足等情况,均会造成泵浦的空转,其对流冷却的介质是空气,所能带走的热量有限,而使得轴承111及轴心110温度迅速提升,造成泵浦严重损坏,一旦空转发生,将致使轴承111及轴心110发热发生甚大的磨损,且封套部112亦因受热而变形,尤其封套部112以塑料制成,受热甚易变形,再因为干转,磨损更大,致使泵浦无法续用者。
为了预防受热使封套部112变形,故有人于封套部112内侧面加设耐热材料,但是,耐热材料的添加,除了造成制造上麻烦,成本提高以外,因为泵浦空转时,如果时间太长,其中轴承111及轴心110的温度会高达220℃以上,耐热材料的使用,效果仍不佳,只会造成热量保留于泵浦中,类似对于热量的围堵,仍非解决问题之道。
故,为了改善前述问题,以及如何提供一种可提升对液体冷却效应则是很重要的课题。因此要如何改善上述问题与缺失,即为相关厂商所极欲研究发展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增加轴承外表面积以提升对液体的冷却效应,以确保泵浦在空转时不会产生高温而受损的轴承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无轴封磁力驱动泵浦的轴承结构,其包括:一前盖;一结合于该前盖后端的后盖;一结合于该后盖外部的托架;一设于该后盖中央的轴心,该轴心外部套设一轴承,且该轴承内部表面形成一通液槽以固定该轴承;一封套部设于该轴承与该后盖之间,该封套部向前延伸至该前盖中,且于该封套部前端设置的转动件,其前后设止推环,以防止转动件的轴向移动,其中该轴承外表面形成复数第一槽道及复数第二槽道。
如上所述,其中各该第一槽道及各该第二槽道相互交错并排。其中该第一槽道的表面积大于该第二槽道的表面积。更包括一驱动磁铁受该托架内具备的一马达驱动旋转。其中该封套部内设置一位于该轴承与该驱动磁铁之间的从动磁铁。其中该转动件由该封套部、一设置于该封套部前端的叶轮及该轴承组成。其中该前盖界定一供液体流动的入口及出口。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轴承外表面形成的第一槽道及第二槽道以及内表面形成的通液槽,其不会破坏轴承结构,而本身强度不会因增加沟槽通道而减弱。
2、泵浦空转时可保持轴承低温状态,因而不易受损,以延长泵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的剖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轴承的立体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号说明:
无轴封磁力驱动泵浦1、2
前盖10、20
入口101、201
出口102、202
后盖11、21
托架22
轴心110、23
轴承111、24
通液槽240
第一槽道241
第二槽道242
封套部112、25
从动磁铁113、250
叶轮114、26
止推环27
驱动磁铁115、28
外轮29
马达3
间隙A、B。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博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7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显示驱动器的电源电路
- 下一篇:前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