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制动总阀检测用的带刻度止锁顶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7231.9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3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全旺;张俊;马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力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24100 浙江省衢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制动 检测 刻度 止锁顶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加工领域,尤其是用于汽车制动总阀用的顶开脚踏板充气检测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总阀通常由制动踏板、传递来自踏板的制动力的顶杆、推动进气阀门开关的活塞及装在活塞中的进气平衡装置,以及前、后轮进气阀门和二者间的从动顶杆轮,各部件中心均有相互连通的排气腔等构成。汽车制动总阀出厂时都需要进行密封性能检测。汽车制动总阀工件安装在工作平台上,通过顶杆把制动踏板打开,然后在汽车制动总阀工件进行充入的压缩空气测试其密封性能。
现有技术的通常采用气缸顶开制动踏板来实现工件阀门被充入压缩空气的关闭,没有止锁功能,另外由于气缸的气压存在不稳定性,产品容易窜气、稳定性不好、会误判漏气、造成检测工艺费时费力﹑生产效率非常低,影响检测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制动总阀检测用的带刻度止锁顶紧装置,其具有检测稳定性好、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制动总阀检测用的带刻度止锁顶紧装置,包括底板和顶杆,其特征是底板上设有通孔的尾座,尾座的通孔内设有内螺纹的导向筒,设有带手轮的丝杆穿过端盖,端盖固定在尾座的端面,丝杆后端旋在导向筒内,导向筒末端连接顶杆。本实用新型通过手轮带动丝杆的转动,同时带动导向筒的进出,控制顶杆顶在被测试汽车制动总阀工件的制动踏板位移,实现工件的密封性检测。由于采用丝杆带动结构,具有自锁功能,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气缸顶开制动踏板来实现工件阀门被充入压缩空气的关闭,造成稳定性不佳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导向筒上设有刻度指示尺。测试人员通过刻度指示尺,马上可以调节被测试汽车制动总阀工件的制动踏板位移。
具体实施时,丝杆前端与端盖处设有平面轴承。丝杠在平面轴承上滚动式机构保证产品在检测过程中克服转动力矩减轻,消除劳动强度。
具体实施时,导向筒两端分别固定有螺塞和封盖,丝杆后端旋在螺塞上,顶杆与封盖固定连接。
具体实施时,丝杆为T形丝杆。T形丝杆式机构螺距宽,能够保证产品检测时提高快速夹紧及回位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丝杆带动结构,具有自锁功能,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气缸顶开制动踏板来实现工件阀门被充入压缩空气的关闭,造成稳定性不佳的问题,测试人员通过刻度指示尺,马上可以调节被测试汽车制动总阀工件的制动踏板位移,其检测稳定性好,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手轮 2、端盖 3、平面轴承 4、尾座 5、导向筒 6、丝杆 7、螺塞 8、封盖 9、顶杆 10、底板 11、刻度指示尺 12、刻度指示盘 13、制动踏板 14、工件 15、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制动总阀检测用的带刻度止锁顶紧装置,包括底板10和顶杆9,底板10上设有通孔的尾座4,尾座4的通孔内设有导向筒5,导向筒5两端分别固定有螺塞7和封盖8,设有带手轮1的丝杆6穿过端盖2,端盖2固定在尾座4的端面,丝杆6后端旋在螺塞7上,顶杆9与封盖8固定连接,丝杆6前端与端盖2处设有平面轴承3,丝杆6为T形丝杆,导向筒5上设有刻度指示尺11,尾座4上旋有限位销15。
1.如图2所示,底板上设有刻度指示盘12,汽车制动总阀工件14安装在底板10上的夹具定位处,本实用新型通过手轮1带动丝杆6的转动,同时带动导向筒6的进出,控制顶杆9顶在被测试汽车制动总阀工件14的制动踏板13位移,实现工件的密封性检测。由于采用丝杆6带动结构,具有自锁功能,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气缸顶开制动踏板13来实现工件14阀门被充入压缩空气的关闭,造成稳定性不佳的问题。测试人员还可以通过刻度指示尺11,马上可以调节被测试汽车制动总阀工件14的制动踏板13位移。手动按顺时针转动手轮1时,顶紧产品,顶紧位置对照刻度指示盘12和刻度指示尺11;按逆时针转动手轮1退回取出工件14,检测完成。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力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力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72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