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倒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7063.3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2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宋伟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山耐高压紧固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02 | 分类号: | B21D28/02;B21D28/1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5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倒角装置,属于冲床上金属板、螺杆件、管、棒或型材的协同冲压加工的专用模具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螺栓、螺杆、杆类、棒材类工件在进行平面倒角时,都是用仪表车加工进行的,即操作人员手工进行,这种技术对操作人员的锻造加工技术要求较高,操作时的用力情况和用力角度不同,都会引起工件受力不均,从而工件倒角的深度也存在差异;同时,操作中使用的刀具也会对倒角的效果有较大影响,刀口不锋利或刀口有缺口,都会使螺栓、螺杆、螺柱、棒材类工件的平面凹凸不平,因此工件倒角过程中,需要频繁的进行磨刀,以致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操作、生产精度高的倒角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倒角装置,包括顶杆、第一模套和固定模,顶杆、第一模套和固定模依次安装构成上冲模,第一模套内开设有中心孔,顶杆安装在中心孔内,固定模内贯穿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下部设置有上冲头,所述的固定模下方配合安装有下冲模,下冲模包括第二模套、第三模套和第四模套,第二模套、第三模套和第四模套为依次相互固定安装,第二模套贯穿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三模套设置第三空腔,第三空腔贯穿第三模套,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一空腔的内径一致。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所述的第二空腔的上开口为5°×2,即向外的圆角μ为5°,深度m为2mm;第二空腔的下开口为35°×2,即向外的斜倒角δ为35°,深度n为2mm。
所述的第三空腔开口为5°×2,即角度φ为5°,深度p为2mm。
所述的第三空腔中部设置有下冲头,下冲头的角度β为90°~150°。
所述的下冲头外围设置有套芯,套芯为钨钢材料制成的。
所述的第三模套和第四模套之间设置有标记块,标记块的直径与第三空腔内径一致。
所述的第二模套、第三模套和第四模套均为中心对称结构。
所述的顶杆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分别活动安装在中心孔的上部和下部,第二顶杆为“T”字型。
所述的上冲头的角度θ为30~60°。
所述的上冲头外围设置有倒角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本实用新型倒角装置的上冲模、下冲模分别对应安装到冲床上后,将待加工样如螺栓、螺杆、螺柱或棒材等放置在第二空腔内,开启冲床,第一顶杆在第一模套内向下移动,顶到第二顶杆,并使第二顶杆向下移动,同时上冲模整体向下移动,直至与第二模套上的待加工样接触,上冲模继续向下移动,待加工样如螺杆件、杆类或棒材类等进入固定模的第一空腔内,在上冲模、下冲模的共同作用下,因上冲头具有一定的角度,待加工样如螺栓、螺杆、螺柱或棒材等受力发生形变,并在上平面产生与上冲头相对应的角度,在下平面产生与下冲头想对应的角度,从而达到给待加工样如螺栓、螺杆、螺柱或棒材等加工倒角的目的,同时由于顶杆及第四模套的挤压作用,使得待加工件的平面更加平整,从而也达到加工平面的作用。
根据需要,可在第三模套与第四模套之间设置标记块,倒角的同时,对倒角后的工件进行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 生产精度高,工序简化,成本低。采用冲床进行倒角工作,大大减少手工操作工序,倒角精确,上下端面平整,操作更便捷,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不仅加工精度得到提高,生产稳定性高,正品率得到保证;同时,简化了操作工序,倒角与标记可同步完成,大大节约了加工成本。
2. 结构方便,方便操作。本实用新型设置专用的倒角装置,并可根据需要的倒角角度,配备不同角度的上冲头或/和下冲头,即可实现不同待加工样的需求。
3. 上冲头的外围设置有倒角模,下冲头的外围设置有套芯,套芯采用强度较高的钨钢制成的,确保上冲头和下冲头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因而适用范围更广,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倒角,是指把工件的棱角切削成一定斜面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倒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冲模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下冲模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模套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山耐高压紧固件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山耐高压紧固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70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补焊刃口的修边模具
- 下一篇:多壁厚管折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