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大型冷却塔施工期塔吊柔性附着点的塔筒局部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6983.3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1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卢钦先;汤东升;马兆荣;王晓村;徐荣彬;陆晓琴;刘晋超;刘立威;李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H5/12 | 分类号: | E04H5/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06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大型 冷却塔 施工期 塔吊 柔性 附着 局部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固结构,尤其是一种超大型冷却塔施工期塔吊柔性附着点的塔筒局部加固结构。属于超大型混凝土双曲线冷却塔施工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在超大型冷却塔施工中,塔筒施工是施工全过程中最为关键和困难的部分,对于施工期安全影响尤为突出。由于塔筒的壁厚小而高度大,垂直运输通常采用塔吊或者平桥方式,上述两种方式通常均采用的柔性附着方式保证自身的稳定,柔性附着的钢丝绳另一端附着于施工期塔筒。目前冷却塔施工规范并未对塔吊柔性附着局部加固有明确的规定,由于施工期的塔筒混凝土强度并未完全形成,加上施工期风荷载、施工荷载等作用,塔筒的安全性稳定性较差,塔吊的柔性附着的张拉力是一种作用在塔筒上的集中力,张拉后将导致塔筒附着处应力集中,位移增大,为了降低附着点塔筒混凝土应力集中度,减小位移,应对施工期塔筒进行局部加固,以保证施工期塔筒和塔吊的安全。过去施工方对于附着点塔筒的加固通常不够重视,未进行详细计算和分析,仅仅增加部分钢筋,或者预埋钢框架用于张拉,不利于施工期塔筒的安全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施工期塔筒的安全稳定性问题,提供一种超大型冷却塔施工期塔吊柔性附着点的塔筒局部加固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可以提高施工期塔筒的安全和稳定性、保证施工方便快捷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超大型冷却塔施工期塔吊柔性附着点的塔筒局部加固结构,包括塔筒,其结构特点是:在塔筒内设有环向钢筋和子午向钢筋,所述塔筒上至少设有两个锚固点,在所述锚固点与塔筒的连接处设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两层预埋钢板、加固箍筋、横向钢筋以及纵向钢筋,所述两层预埋钢板分别布置在塔筒的内侧与外侧;所述加固箍筋设置在预埋钢板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与预埋钢板形成加固区域;所述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穿过加固区域分别与环向钢筋、子午向钢筋交错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在每个锚固点上可以连接有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在每两个相邻的锚固点之间的间距可以为3~8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在两层预埋钢板之间可以通过六根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两层预埋钢板的高度、宽度和厚度的尺寸可以分别为300~500mm、500~700mm和10~20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加固区域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预埋钢板高度和宽度的3倍,尺寸可以分别为900~1500mm和1500~2100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设置在预埋钢板上、下两侧的加固箍筋可以分别有6~10层,左、右两侧的加固箍筋可以分别有10~14层,其中相邻的两层加固箍筋间距为50~100mm,每层加固箍筋由若干根箍筋组成,每根箍筋的直径为12~18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可以布置在塔筒内部的两侧,每一侧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分别设有3~9根钢筋,其中每两根相邻的钢筋间距为100~200mm,每根钢筋的直径为12~18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两层钢板加固,并在预埋钢板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设有加固箍筋,加强了抗剪性能,而且设有分别与原有的环向钢筋、子午向钢筋交错布置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因此,能够降低塔筒附着点混凝土集中应力,减小集中位移,提高施工期塔筒的安全和稳定性,同时保证施工的方便快捷,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塔筒造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柔性附着点局部竖向布置图;
图2为图1在A点的加固装置放大图;
图3为图2的右侧视图。
其中,1-塔筒,2-环向钢筋,3-子午向钢筋,4-锚固点,5-预埋钢板,6-加固箍筋,7-横向钢筋,8-纵向钢筋,9-钢丝绳,1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图1-图3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69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火电厂轴流风机低负荷防振的旁路风道控制回路
- 下一篇:内涨式自锁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