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电磁干扰抑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14812.7 | 申请日: | 2012-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2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雷鹏;杜佳正;陈卫方;满全平;于永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P3/02 | 分类号: | F02P3/02;H01F38/1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李满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电磁 干扰 抑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电磁干扰抑制结构。
技术背景
汽车产生的强电磁波对电磁环境的污染被人们列为汽车造成的三大污染之一。国际无线电组织对这种高能量脉冲形式的骚扰源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测量方法和限制要求。目前这种电磁污染的控制要求已被列入到世界各国的技术法规中。
目前应用笔式点火线圈的车型越来越多,与其它类型线圈相比,笔式点火线圈(PHC)的优势之一就是降低了线圈电磁干扰辐射。虽然笔式点火线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的干扰辐射,但是因为其点火次级通过发动机线束接地的设计,在实际电磁骚扰测试当中也可能会出现整车测试成绩不合格的现象。而在现行整车开发流程中,电磁骚扰试验被安排在开始量产前的数月进行,若未通过试验则面临无法上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辆电磁干扰抑制结构,该机构能降低汽车点火线圈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干扰。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车辆电磁干扰抑制结构,包括位于发动机各缸体上的点火线圈、置于点火线圈内的铁芯,所述点火线圈通过电源线和控制线连接发动机主线束,所述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为点火控制端,所述点火线圈的次级线圈为点火工作端,所述每个点火线圈的次级线圈分别通过导线与发动机金属部分连接。
所述发动机金属部分为发动机气门罩固定螺栓。
所述导线的长度≤200mm。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实际辐射源都可看成由许多偶极子组成,所产生的电磁波也就是这些偶极子辐射电磁波的合成。单元偶极子是指一段载交流导线。尺寸远小于它产生的电磁波的波长。
实际辐射源都可看成由许多单元偶极子组成,所产生的电磁波也就是这些偶极子辐射电磁波的合成。所以当电流一定时,导线越长,辐射越强烈。因此,通过在所述的抑制结构中将点火线圈的次级线圈通过距离点火次级线圈最近的发动机金属部分接地,使得通过连接导线所辐射的电磁干扰最小化,从而取得明显提高整车电磁骚扰成绩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点火线圈的次级线圈与发动机金属部分连接,使得整车的电磁干扰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线长度在200mm时的整车电磁骚扰试验结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线长度在100mm时的整车电磁骚扰试验结果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点火线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点火线圈、1.1—初级线圈、1.2—次级线圈、2—电源线、3—控制线、4—发动机主线束、5—导线、6—发动机气门罩固定螺栓、7—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4所示的车辆电磁干扰抑制结构,包括位于发动机各缸体上的点火线圈1、置于点火线圈1内的铁芯7,点火线圈1的初级线圈1.1通过电源线2和控制线3连接发动机主线束4,点火线圈1的初级线圈1.1为点火控制端,点火线圈1的次级线圈1.2为点火工作端,每个点火线圈1的次级线圈1.2分别通过导线5与发动机金属部分连接。
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发动机金属部分为发动机气门罩固定螺栓6。发动机气门罩固定螺栓6为距离点火线圈1的次级线圈1.2最近的发动机金属部件。
上述技术特征,导线5的长度≤200mm。
针对不同的导线5长度分别做了多次试验,图2、3分别为导线5长度在200mm和100mm时的整车电磁骚扰试验结果,实验表明,通过将点火线圈1的次级线圈1.2通过距离次级线圈1.2最近的发动机金属部分接地对点火瞬间产生的低频谐波对外界的影响有明显的优化作用,良好的点火次级接地(短距离接地)可以降低30MHZ~50MHZ的谐波10dB以上。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4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科用防滑注射器筒
- 下一篇:二冲程汽油机启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