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大基坑底座角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4653.0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8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吴桂芹;李红忠;杨长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底座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深大基坑底座角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角撑、加强角撑只能适用开挖面积较小且较规则的基坑,对于承受较大均等的水平荷载的基坑,主体建筑物位于基坑中间的则采用环形支撑。对于承受水平荷载不等且较大,开挖面积亦较大的基坑,主体建筑物位于基坑四周不能达到同拆同建时,则采用角撑,但是基坑开挖面积大,角撑与围囹(或冠梁)之间的连接形成刚度薄弱区,变形较大。若采用双排桩增大刚度,则造价较高。目前基坑周围地下管线密集,周边建筑物结构复杂且与基坑边的距离很近,寸土寸金,基坑开挖边线距离用地红线仅仅能施工一根支护桩的距离,而且双排桩太近会扰动支护桩附近土层,使土层破坏。同时,基坑内主体建筑物均分布在基坑四周,无法达到同拆同建的要求时,从而对内支撑的布置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大基坑底座角撑支护结构,可解决现有角撑与围囹(或冠梁)连接处刚度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单独拆除,便能在安全经济的基础上,使施工赢得时间和空间。
一种深大基坑底座角撑支护结构,包括围囹,围囹的四个边角分别设有多个角撑,围囹中相邻边角的角撑之间设置与角撑交接的横梁,角撑之间以及横梁与围囹之间设置连杆,角撑、连杆、横梁和围囹连接形成桁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益效果:
1、获得大的施工空间:通过合理布置支撑杆件,给土方开挖留下较大的施工空间,有利于加快基坑施工工期;
2、造价较低,节约外围空间:从合理布置支撑杆件着手来加强基坑支护体系的局部刚度,比采用双排桩来调整支护体系局部刚度,大大降低了造价,节约基坑外围的施工空间;
3、传力清晰,支护体系变形小:加强角撑支撑基坑各个角的受力问题,使其各自形成自稳体系,适应土压力不均匀情况,控制位移;
4、分步拆撑:拆撑时比较灵活,可以先拆除某一部分而保留其他部分,使得主体建筑物靠边的深大基坑,主体建筑施工进度可有先有后,灵活安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深大基坑底座角撑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角撑,2-横梁,3-围囹,4-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深大基坑底座角撑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深大基坑底座角撑支护结构包括围囹(或冠梁)3,围囹3的四个边角分别设有多个角撑1,围囹3中相邻边角的角撑1之间设置与角撑1交接的横梁2,角撑1之间以及横梁2与围囹3之间设置连杆4,使角撑1与围囹3连接形成底座。所述底座为角撑1与围囹3的连接处,角撑1、连杆4、横梁2和围囹3连接而成的桁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可加强角撑与围囹(或冠梁)交接处的刚度,两边角撑与围囹交接处应力重新分布,以免应力集中,控制该部位变形;同时,角撑各自成自稳体系,能适应土压力不均衡的情况,保证基坑各边的水平变形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拆撑时比较灵活,可以先拆除某一部分而保留其他部分,使得主体建筑物靠基坑周边的建筑群,各主体建筑施工进度可有先有后,且基坑开挖时具有较大的施工空间,大大节约支护结构的造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未经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46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螺杆式非同步三围插植机构
- 下一篇:一种插秧机的供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