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线束保护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12339.9 | 申请日: | 2012-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2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 发明(设计)人: | 韩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18 | 分类号: | H02G3/18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林飞 |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线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线束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商用卡车为了维修方便,汽车底盘线束配电盒通常安装在车架外侧,而车架内侧底盘线束通常固定在车架内侧,车架内侧线束与车架外侧配电盒相连接时,为了避免线束与车架的内下翼面干涉磨损线束,通常需增加支架使得线束与车架锐边保持一定距离,同时在车架锐边增加翻边保护胶条,从而避免线束在翻过车架时与车架发生干涉。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线束通过车架内侧直接翻边到外侧,无导向装置导致线束扭曲较为严重;(2)在长时间行车过程,车辆的颠簸会导致线束固定的松脱,从而使线束与车架锐边干涉磨损造成线束短路等现象;(3)线束走向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车架内侧底盘线束与底盘配电盒的连接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的线束保护方式,使得线束固定更加安全可靠、走向美观。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线束保护盒包括主壳体1和后盖2;主壳体1为宽度方向一侧面敞口的箱体状,主壳体1的长度方向两端各设有一个U型的出线孔3;主壳体1的底部均布设有两个螺栓5,两个螺栓5之间的主壳体1底部设有下线束出线口4;主壳体1的敞口侧设有后盖2,所述后盖2与主壳体1通过配对的卡扣相互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得车架外侧配电盒线束和车架内侧底盘线束过渡更加平顺;
(2)避免了底盘线束与车架下翼面干涉,提高了线束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上图中序号:主壳体1、后盖2、出线孔3、下线束出线口4、螺栓5、车架外侧配电盒线束6、车架7、车架内侧底盘线束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汽车线束保护盒包括主壳体1和后盖2。主壳体1为宽度方向一侧面敞口的箱体状,主壳体1的长度方向两端各设有一个U型的出线孔3。主壳体1的底部均布设有两个螺栓5,两个螺栓5之间的主壳体1底部设有下线束出线口4。主壳体1的敞口侧设有后盖2;后盖2与主壳体1通过配对的卡扣相互配合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如下:
第一步,将车架内侧底盘线束8穿过主壳体1左右两端的出线孔3,用固定扎带将车架内侧底盘线束8固定;
第二步,使车架外侧配电盒线束6通过主壳体1的下线束出线口4出线;
第三步,将后盖2通过配对卡扣与主壳体1配合连接;
第四步,将主壳体1上的螺栓5固定在车架内侧孔位上。
主壳体1上U型的出线孔3使线束不与车架下翼面直接接触,有效保护线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23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竖式G型力矩线夹
- 下一篇:一种玻璃天线放大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