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基溢流坝覆膜截渗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2059.8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5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秦增忠;吴正松;王海川;马传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河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E02B7/06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何君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溢流坝 覆膜截渗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溢流坝,具体涉及一种软基溢流坝覆膜截渗技术,属水利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建设中,在一些天然河、湖、池、塘、低洼湿地等区域,以及一些坡降较大的河道中,常常因蓄水需要修建了很多很长的拦河或围湖大坝,但是因防洪需要,在一些特殊位置修建了泄洪用的溢流坝段。溢流坝的作用就是把上游库水维持在一定水位,当超过这个水位时自然下泄,因此,溢流坝的坝顶高程是不能随便可以加高的。为防止冲刷和坝顶下切,造成溢流坝的毁坏,溢流坝顶通常都做成了浆砌石或混凝土面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十分兴旺起来,不少地方的溢流坝顶成了当地交通的枢纽,在实际管理中,要禁止车辆通行困难重重,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关闭交通,也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阻碍作用。为此,很多水利管理部门想方设法对溢流坝顶进行加固和维修养护,以便满足泄洪和交通双重功能。
由于溢流坝顶充当泄洪作用,因此每到汛期,上游水位常常接近坝顶或与之齐平,有时超高溢流,即使在枯水季节,上游水位与坝顶也相差无几,这就造成了坝基土始终处于潮湿或饱和状态,土基承载力受到严重影响。
在传统的养护方案里,下挖一定深度土基后,用浆砌块石或灰土等做路基,然后再做混凝土面层。但是,路基潮湿、承载力低的状况始终无法解决,这是导致溢流坝顶出现“常坏常修”到“常修常坏”现象的根源。这也使得有些地方把坝顶修筑增高超过设计很多,严重影响泄洪能力,危及下游安全,还是解决不了坝顶道路寿命短的现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软基溢流坝覆膜截渗技术。该技术通过在溢流坝修复工程中在上游侧开槽铺塑膜截渗,降低坝顶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基含水量,运用覆膜截渗和土工布及砂垫层滤水、加快土基固结提高土基强度等,很好地解决无路堤溢流坝作为大流量交通路的路基寿命不衰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软基溢流坝覆膜截渗技术,通过在溢流坝的上游侧开槽覆膜截渗,溢流坝包括有天然土基,其上有砂垫层、水泥稳定砂砾,其特征是:所述的天然土基与砂垫层之间分别置有塑模、加筋土工布;所述的塑膜一端通过开槽机开槽插入天然土基下,另一端包覆在天然土基上并压覆在天然土基与砂垫层之间。
所述的塑膜与砂垫层之间有加筋土工布,加筋土工布包覆在砂垫层与水泥稳定砂砾之间,水泥稳定砂砾(5)上还填埋有二灰碎石(6)、混凝土面层(7),以实现砂垫层滤水、加快土基固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技术通过在天然土基下插塑膜,切断水直接进入溢流坝下一定深度范围的土基,降低土基含水量,提高土基承载力;塑膜上铺加筋土工布(具透水性)一层,并包裹20cm砂砾层,使得土基受到路面传来的荷载时土基水份上返至砂砾层,并从下游侧流出,使得土基免受水份长期浸泡,以实现砂垫层滤水、加快土基固结,提高土基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向示意图;
图中:1、天然土基,2、塑膜,3、加筋土工布,4、砂垫层,5、水泥稳定砂砾,6、二灰碎石,7、混凝土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软基溢流坝覆膜截渗技术,通过在溢流坝的上游侧开槽覆膜截渗,溢流坝包括有天然土基1,其上有砂垫层4、水泥稳定砂砾5,所述的天然土基与砂垫层之间分别置有塑模2、加筋土工布3;所述的塑膜一端通过开槽机开槽插入天然土基下,另一端包覆在天然土基上并压覆在天然土基与砂垫层之间。
所述的塑膜与砂垫层之间有加筋土工布3,加筋土工布包覆在砂垫层4与水泥稳定砂砾5之间,水泥稳定砂砾5上还填埋有二灰碎石6、混凝土面层7,以实现砂垫层滤水、加快土基固结。
工作过程:在溢流坝的上游侧天然土基下插塑膜5.2米深,切断上游水直接进入溢流坝下一定深度范围的土基,降低土基含水量,提高土基承载力;塑膜顶铺加筋土工布(具透水性)一层,包裹20cm砂砾层(上游侧封闭,下游侧敞口),使得土基受到路面传来的荷载时土基水份上返至砂砾层,并从下游侧流出,使得土基免受水份长期浸泡;砂砾层向上分别为20cm厚水泥掺量5%的稳定砂砾(2.0mpa)、25cm厚二灰碎石(石灰:粉煤灰:碎石5:15:80外加4%水泥)(2.5mpa)的基层和24cm混凝土(25.0mpa)的面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河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淮河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20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