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密度互连电路板粘尘辊自动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2005.1 | 申请日: | 2012-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9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普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7/00 | 分类号: | B08B7/00;H05K3/2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赵熠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互连 电路板 粘尘辊 自动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密度互连电路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密度互连电路板粘尘辊自动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印刷电路板加工工艺的各环节中,操作人员均会使用粘辊清洁电路板、胶片或玻璃等物品表面的异物,除去这些异物后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加工时的通过速度,清除异物时,粘辊在需要清洁的物品表面反复滚动,各种异物粘附在粘辊轮的表面。为了使粘辊重复使用,其上的异物需要使用粘纸清除,传统工艺中,操作人员手持粘纸或将粘纸摆放在工作台上,让粘辊与粘纸之间滚动接触,将异物清除,该操作非常不方便,效率较低,随着人们的研究,一些自动设备逐渐普及,但这些清除粘辊表面异物的设备体积较大,不易摆放,操作也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操作简便的高密度互连电路板粘尘辊自动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密度互连电路板粘尘辊自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在箱体的上端开口的一侧横向安装一由电机驱动的转辊,该转辊的外缘同轴包覆安装多层粘纸,所述转辊旁的箱体的上端开口上安装一向转辊倾斜的粘辊搁板,所述电机的控制模块串联连接箱体侧壁上安装的开关。
而且,所述转辊下方的箱体内安装一电机,该电机输出轴上安装的主动齿轮与转辊一侧转轴上所装的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而且,所述粘辊搁板朝向转辊的端部与转辊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留有一间隙,该间隙内安装一光电模块,该光电模块串联在所述电机的控制模块和所述开关所在的串联回路中。
而且,所述转辊两端部转轴的端部分别穿装在同侧箱体侧壁内嵌装的轴承内。
而且,所述轴承嵌装在箱体侧壁所制的V字形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操作人员将粘上异物的粘辊放在粘辊搁板上,此时粘辊的外表面与转辊外缘的粘纸压接,光电模块发出的光线受到阻挡,该光电模块的输出信号使电机的控制模块驱动电机转动,粘纸随着转动将压接在其表面的粘辊外缘的异物粘走,由此完成了粘辊的清洁,整个箱体体积小,可摆放在任意位置,粘纸更换方便,异物的清除自动完成,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取截面;
图3是图1的B-B向取截面;
图4是图1的C-C向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高密度互连电路板粘尘辊自动除尘装置,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在于: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1、在箱体的上端开口的一侧横向安装一由电机12驱动的转辊3,该转辊的外缘同轴包覆安装多层粘纸11,所述转辊旁的箱体的上端开口上安装一向转辊倾斜的粘辊搁板7,所述电机的控制模块串联连接箱体侧壁上安装的开关9。
本实施例中,转辊下方的箱体内安装一电机12,该电机输出轴上安装的主动齿轮10与转辊一侧转轴5上所装的从动齿轮2啮合连接。
粘辊搁板朝向转辊的端部与转辊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留有一间隙,该间隙内安装一光电模块8,该光电模块如图5所示,串联在所述电机的控制模块和所述开关所在的串联回路中。
转辊两端部转轴的端部分别穿装在同侧箱体侧壁内嵌装的轴承6内。上述轴承嵌装在箱体侧壁所制的V字形凹槽12内。
本实用新型中,操作人员将粘上异物的粘辊4放在粘辊搁板上,此时粘辊的外表面与转辊外缘的粘纸压接,光电模块发出的光线受到阻挡,该光电模块的输出信号使电机的控制模块驱动电机转动,粘纸随着转动将压接在其表面的粘辊外缘的异物粘走,由此完成了粘辊的清洁,整个箱体体积小,可摆放在任意位置,粘纸更换方便,异物的清除自动完成,工作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普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普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20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