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11635.7 | 申请日: | 2012-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0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 发明(设计)人: | 高静;袁代华;邓金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翻鑫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 |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杨保刚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减震器。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过程中,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目前,汽车中常见的减震器为双筒结构(即内筒和外筒)并采用高压密封气体,其结构和生产工艺都比较复杂。由于采用了高压密封气体,活塞杆上下活动时,如有较硬的灰尘颗粒粘在活塞杆密封处,易使活塞杆造成划痕,导致高压密封气体泄漏、流失,压力不足,致使减震器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报废。由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原因,因此高压密封气体受温度影响严重,造价高,易损坏,而且外特性、外力速度响应能力等都很差。另外,填充高压密封气体需要专用设备高压枪,安装复杂,而且运输这样的减震器极不方便,当有不当操作,使高压气体泄入活塞工作腔内筒,造成减震性能下降。这样的减震器报废处理也极为麻烦,因为在报废后,仍然是一个危险品,一旦受热,易引起爆炸,造成事故。
申请号:201120212428.4,授权公告号:CN 202140498 U的汽车减震器包括密封的外壳体,外壳体上装有阀式注油孔和针状排气阀,外壳体内设有活塞和活塞杆,活塞上均布有多个垂直地贯穿于活塞的泄流孔,活塞杆上的上端穿过密封的外壳体的顶部;外壳体内的底部自下而上地放入有弹性物和网状盖,活塞与网状盖之间充满液压油;活塞杆的顶端及密封的外壳体外部的底端均分别设有固定环;每个泄流孔上均设有一单向阀,每两个相邻的泄流孔上的单向阀的位置呈交错地设置在所在泄流孔的顶端和底端(一个泄流孔是将单向阀设在泄流孔的顶端位置,另一个泄流孔则是将单向阀设在泄流孔的底端处)。该汽车减震器未使用高压密封气体,几乎不受温度和工作时间长短的影响,具有操作方便的特点。
但是存在以下问题,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活塞杆与外壳体内部之间的磨损,会产生一些铁屑或者其他污染物质,而这些物质不能及时排除,会加快减震器内部的磨损以及堵塞阀体,缩短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汽车减震器不能排除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导致污染物质加快减震器内部的磨损以及堵塞阀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器,能够及时排除减震器内的污染物质,保证减震器阀体的畅通,减少减震器内部的磨损,增加使用寿命。
本实用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震器,包括密封的外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底部设有泄油孔,所述泄油孔安装有堵头。
所述泄油孔为螺纹孔。
所述泄油孔与堵头之间设有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外壳体上装有阀式注油孔和针状排气阀。
所述外壳体内设有活塞和活塞杆。
所述活塞上均布有多个垂直贯穿于活塞的泄流孔。
所述泄流孔安装有单向阀。
所述外壳体内的底部自下而上地放入有弹性物和网状盖。
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及所述外壳体外部的底端均分别设有固定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汽车行驶过程中,当汽车车轮移近车身,减震器受压缩时,此时减震器内活塞向下移动。活塞下腔室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经单向阀流到活塞上面的腔室。单向阀对油的节流形成悬架受压缩运动的阻尼力。减震器在车轮远离车身,减震器受拉伸,这时减震器的活塞向上移动。活塞上腔油压升高,油液经单向阀流到活塞下面的腔室。由于单向阀的节流作用,对悬架在做伸展运动时起到阻尼作用。从而达到了减震的效果。
当减震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内部的磨损,会产生一些铁屑或者其他污染物质,特别是新使用的减震器,需要更换新的液压油,这时,旋开堵头,排除铁屑和污染物质,清洗后再旋和堵头,重新注入液压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在外壳体底部设有泄油孔,可以排除减震器内的铁屑和其他污染物质,在保证阀体通畅的同时,可以减少减震器内部的磨损,增加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二、本实用新型在泄油孔和堵头之间设有密封件,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泄漏的出现,保障减震器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减震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固定环,2为活塞杆,3为阀式注油孔,4为单向阀,5为活塞,6为外壳体,7为网状盖,8为弹性物,9为液压油,10为泄流孔,11为针状排气阀,12为泄油孔,13为堵头,14为密封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翻鑫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翻鑫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16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