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10994.0 | 申请日: | 2012-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8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任;范美强;吴飞;舒康颖;施利勇;何英;陈达;李福林;宋文龙;田光磊;刘文法;郭鑫;施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计量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孙征 |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更具体地来说,涉及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大、重量小、寿命长、以及无“记忆效应”等优点,所以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单体镍氢充电电池,它由壳体和其内壁上的多孔隔离绝缘衬板、正负极片,导电片组成,其特征是在内壁设有多孔隔离绝缘衬板的电池壳体内设置多对平行的正负极片,极片按照+、-、+、-、......形式排列,并且用导电片将每对正负极片构成的各组串联起来,各组之间通过绝缘垫板隔开。这种充电电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
然而,该镍氢充电电池的体积和重量大,不便于携带,限制了这种充电电池的使用范围,而且这种电池的容量等的性能提高也受体积和重量的限制,进而限制了该充电电池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电池体积和重量限制了这种充电电池的性能提升的缺陷,提供了解决上述缺陷的充电电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池,具有容纳在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极片组,每个极片组都由通过膈膜间隔开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构成,其特征在于,负极片由铜片基体、以及涂覆在铜片基体的正反两面的第一导电层构成。
优选地,正极片由铝片基体、以及涂覆在铝片基体的正反两面的第二导电层构成。
优选地,至少一个极片组为两个以上,并且每两个相邻的极片组之间、以及每个极片组与壳体之间分别由膈膜隔开。
优选地,该充电电池还包括:正极接线端,经由第一导电板与所有正极片电连接;负极接线端,经由第二导电板与所有负极片电连接。
优选地,涂覆在铜片基体的正反两面的第一导电层的厚度相同,涂覆在铝片基体的正反两面的第二导电层的厚度相同。
优选地,第一导电层是负极片活性物质导电层。
优选地,负极片活性物质导电层包括石墨烯导电层、或者石墨烯和氧化锡复合材料导电层、或者石墨烯和氧化钴复合材料导电层。
优选地,第二导电层是正极片活性物质导电层。
优选地,正极片活性物质导电层是镍钴锰酸锂导电层。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电池,通过对负极片和正极片的改进,大幅度提高了充电电池的能量密度、振实密度、容量等性能,同时体积增加有限,重量轻,因此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扩大了充电电池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电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结构示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电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结构示图;以及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电电池的结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 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电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结构示图。一种充电电池,具有容纳在壳体100中的至少一个极片组,每个极片组都由通过膈膜104间隔开的正极片102和负极片106构成,其中,负极片106由铜片基体、以及涂覆在铜片基体的正反两面的第一导电层构成。例如,第一导电层是负极片活性物质导电层,该负极片活性物质导电层包括石墨烯导电层、或者石墨烯和氧化锡复合材料导电层、或者石墨烯和氧化钴复合材料导电层。具体地,第一导电层由负极片活性物质制成,其中,,其中,负极片活性物质可以包括石墨烯、或者石墨烯和氧化锡复合材料、或者石墨烯和氧化钴复合材料。该负极性活性物质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机械性能等优点,从而大幅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计量学院,未经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09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机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有感电机自匹配控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