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测压式管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0901.4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5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常文博;肖子骁;嵇治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L19/00 | 分类号: | G01L19/00;F16L15/00;F16L19/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庞静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压式 管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压力测量的气液体管接头,尤其适用于对管道内压力值稳定性和系统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场合。
背景技术
现有管道压力测量技术方案通常采用三通接头,在其中一个通道上安装压力传感器,达到测量或监测管道内压力的目的,这种方案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具有通用性,但却存在被测介质沿传感器机械密封位置扩散、渗透的现象,且介质泄漏风险增加,尤其对于气体介质。介质的扩散和渗透会使得管路内静压力下降速度加快,同时使得压力测量的系统误差加大,影响压力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测压式管接头,以解决管路测压位置的介质扩散、渗透造成的压力下降速度加快及由此产生的测量精度下降和泄漏风险增加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测压式管接头,包括接头座、管接头、电器插座、测压外壳、电器插头,敏感元件;所述测压敏感元件直接焊接在接头座上,测压外壳罩住测压敏感元件,测压外壳的一端直接焊接在接头座上,另一端采用焊接或螺纹方式与电器插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管路测压位置由于引入压力传感器导致的被测介质扩散、渗透造成的压力下降速度加快及由此产生的测量精度下降和泄漏风险增加等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如下两优点和改进:
第一,测压部分与管体采用激光焊接或电子束焊接,彻底将被测介质隔绝在管道内,避免了机械连接和密封方式所伴随的被测介质扩散、渗透甚至泄漏造成的管道内压力下降速度加快,和由此造成的测压精度降低等问题;
第二,整个管接头的加工制造容易,管接头的连接结构和外形尺寸采用当前使用的标准,继承了原有解决方案的通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优势。能在不改变原有使用环境的基础上直接替换原有压力测量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测压式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管路测压位置由于引入压力传感器导致的被测介质扩散、渗透造成的压力下降速度加快及由此产生的测量精度下降和泄漏风险增加等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的优选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静态结构:测压式管接头主要是由接头座1、管接头2、电器插座3、测压外壳4、电器插头5,敏感元件6构成。敏感元件6、电器插头5由市场上选用,管接头2、接头座1的外形尺寸和腔体厚度及扳手空间根据拟使用场合、介质性质、管路直径由相关标准中确定,根据被测介质性质、管道压力范围选用敏感元件6,根据选用的敏感元件6和电器插头5确定测压外壳4和电器插座3的外形尺寸,再由敏感元件6、测压外壳4确定接头座1上与其焊接位置的相关尺寸。根据被测介质性质、使用环境选用不锈钢材料牌号,采用机械加工方式制造接头座1、管接头2、电器插座3、测压外壳4。
在形状、构造及其结合上,本实用新型的测压式管接头与现有解决方案相同的特征是,管接头2的连接方式和外形尺寸、接头座1的腔体壁厚、扳手空间根据使用环境、被测介质、管路直径等按国家标准、部门标准或行业标准等确定,也可以根据特殊使用环境的特殊要求单独设计。管接头2可以与接头座1是一体加工得到,也可以通过焊接或机械连接得到。在形状、构造上,本实用新型的测压式管接头与现有解决方案不同的特征是,测压式管接头的压力测量部分,是将测压敏感元件6与测压外壳4直接焊接在接头座上,测压外壳4与电器插座3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敏感元件6可以选择市场上不同工作原理的产品,可以是应变式的,也可以是溅射薄膜的或者是其他可以采用激光焊接或电子束焊接的元件。管接头1与测压敏感元件6采用激光或电子束焊接成一体,焊接参数由管道内被测介质压力的最大值乘以安全系数确定,因而能够保证焊接位置的承压强度,也使流入测压部分的被测介质被完全封闭,不会发生被测介质扩散、渗透或泄漏,因而,避免了管道内由于使用压力传感器而产生的渗漏可能和采用机械密封伴随发生的被测介质扩散、渗透及由此产生的管道压力下降速度加快和压力测量精度损失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09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立柱外缸缸口环缝补焊的装夹装置
- 下一篇:多点环形焊接机的公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