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油管道内漏磁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9844.8 | 申请日: | 2012-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6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聂炳林;张宏;迟国安;吴楠;李小龙;刘志刚;高佩旺;程绪美;赵文海;张昌朝;牟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海上石油工程技术检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F16L55/34 | 分类号: | F16L55/34;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257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 管道 内漏磁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石油管道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油管道内漏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输油和输气(统称石油管道)在敷设完成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均需进行检测。目前多使用管道漏磁检测器和伞盘投放到被检管道内,在管道内输送高压气体或液体,通过气体或液体压差作用在伞盘来驱动管道漏磁检测器在管道内行走,从而完成管线的检测。这种检测方法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输送到管道的驱动气体或液体需要的设备投入大,现场施工难度大;二是伞盘在与管壁摩擦后容易出现泄漏现象,降低驱动压差,影响管道漏磁检测器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稳定可靠的石油管道内漏磁检测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石油管道内漏磁检测装置,借助现有的漏磁检测器和固定在漏磁检测器一侧配合的伞盘基础上,在漏磁检测器的另一侧连接有推送机构。该推送机构是在油缸座同轴向固定有主推油缸,在油缸座周边径向间隔分布有3-5个锁定油缸,在每个锁定油缸的端部固定有弧形脚板。在主推油缸的缸筒外周边径向间隔固定3-5个支撑架。在每个支撑架的外端固定有万向轮,在主推油缸的活塞杆前端固定有驱动盘,驱动盘与漏磁检测器连接。
所述弧形脚板外弧形面上设有摩擦片或卡牙。所述支撑架为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为丝杆和丝套配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特殊设计的推送机构与现有的漏磁检测器配合,解决了现有的高压液体或气体驱动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启动锁定油缸使推送机构与管道紧固,然后启动主推油缸推动漏磁检测器在管道内行进,漏磁检测器进行管道检测。整体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A向视图;
图3是图1中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石油管道内漏磁检测装置,借助现有的漏磁检测器9和固定在漏磁检测器一侧配合的伞盘10,在漏磁检测器9的另一侧连接有推送机构。该推送机构是在油缸座3同轴向固定有主推油缸6,在油缸座3周边径向间隔分布有4个锁定油缸1,在每个锁定油缸1的端部固定有弧形脚板2。在主推油缸6的缸筒外周边径向间隔固定4个支撑架5。在每个支撑架5的外端固定有万向轮4,在主推油缸6的活塞杆前端固定有驱动盘8,驱动盘8与漏磁检测器9连接。图中7是被检测管道。
在弧形脚板2外弧形面上设有摩擦片11或卡牙11。所述支撑架5为为丝杆和丝套配合的伸缩支架。
其使用过程是:油缸座与外部液压油管线和控制机构连接,漏磁检测器、伞盘和推送机构三部分同轴连接后,调整支撑架的长度,四个万向轮与伞盘共同作用后将整个装置限定在管道的轴线上;启动锁定油缸,弧形脚板与管壁摩擦锁定,在启动主推油缸,推动漏磁检测器和伞盘前行,同时时漏磁检测器启动工作。当主推油缸达到伸展极限后,在次启动锁定油缸收缩,弧形脚板解除与管壁作用,启动主推油缸收缩,此时装置的伞盘与管壁的摩擦作用,带动油缸座连同锁定油缸前行,当主推油缸达到收缩极限后,再次进行上一轮操作。如此交替,完成装置在管道内的前后行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海上石油工程技术检验中心,未经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海上石油工程技术检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98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