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阻率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8556.0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8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管建敏;徐敏军;钱鑫;马洪波;张永刚;李德宏;张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27/08 | 分类号: | G01R27/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刘诚午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阻率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阻率测试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碳纤维电阻率检测的电阻率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纤维具有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高、密度低、耐疲劳、耐腐蚀等特点,因此,经常用作增强体来制备各种复合材料如碳/碳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等等。碳纤维的应用涵盖了航空航天、体育休闲及各种民用等领域。
碳纤维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虽然其导电性不如传统的金属导体,但是作为一种非金属的导体,碳纤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碳纤维的导电性也成为碳纤维性能的一项指标。目前,在对碳纤维电阻率性能测试时主要的测试标准为航天工业行业标准QJ 3074-98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电阻率测试方法,虽然在该标准中简单介绍了碳纤维电阻率测试的原理及计算公式,但是目前国内无专门的测试装置见诸报道,而不同的测试机构最终的测试结果也存在差异。
申请公布号为CN10228882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件表面铝层电阻值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现有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厚度为2~4mm的样件,喷涂铝层后得出铝层厚度和电阻值的对应关系曲线;2)使用超声波测厚度仪,测量待测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件表面铝层的厚度;3)将厚度值放入到铝层厚度和电阻值的对应关系曲线中,即可得到相应的电阻值。虽然该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测量材料的厚度推断出铝层的电阻值,但是该技术方案不能适用于检测碳纤维电阻率的测试。
现有的碳纤维电阻率一般通过万能表的表头测量碳纤维的电阻,再通过尺子测量长度,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得到电阻率,但是万能表和尺子是分两次测量的,难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同时,对同一碳纤维测量不同长度下的电阻,测量过程比较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阻率测试装置,可在所需待测件的测量长度下测量其电阻,一次即可通过公式算出电阻率,对同一待测件可以在不同测量长度下测量其电阻,通过公式算出不同测量长度下的电阻率,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电阻率测试装置,包括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固定待测件的固定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导向柱、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的带标尺的调节压板、设置在所述调节压板上用于与所述待测件接触的检测电极以及与所述检测电极连接的电阻检测装置。
待测件可选用碳纤维等,将待测件固定在固定架上,然后根据需要,以调节压板上的标尺为基准调节检测电极之间的距离,再移动调节压板使得调节压板上的检测电极接触待测件,通过电阻检测装置测量得到电阻值,最后通过公式求得待测件的电阻率。
所述电阻检测装置可采用现有技术,如万能表等,万能表一般根据需要可以自己选择检测模式,检测电阻时,一般可自行提供一定的电流,进行检测。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作为优选,所述电阻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测量长度下待测件的电压的电压表和用于检测测量长度下待测件的电流的电流表,所述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与所述检测电极连接,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安装有电流端子。电流端子连接有电源,通过电流端子为测量长度下待测件提供电流,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得到电压值和电流值,通过电压值和电流值算出测量长度下待测件的电阻,从而有利于提高电阻测量的准确性。
进一步优选,导向柱一端安装在所述底板上,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安装架,使得装置结构紧凑,使得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更加直观。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调节压板并与所述调节压板间隙配合;所述安装架设有贯穿于所述安装架并与所述安装架螺纹配合的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的杆部穿过所述调节压板,所述调节螺母的杆部穿过所述调节压板的一端设有限位突起,从而可以通过调节螺母与安装架的螺纹配合使得调节压板沿导向柱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压板上设有检测电极安装杆,所述检测电极安装杆上安装有电极调节块,所述电极调节块与所述检测电极安装杆过渡配合,所述检测电极安装在所述电极调节块上,可以在施力的情况下使得检测电极移动。进一步优选,所述调节压板上的标尺设置在所述调节压板靠近所述检测电极安装杆一侧,方便调节检测电极之间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85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