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无线传感器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8502.4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6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徐耀;刘步中;杨明刚;贾艳丽;罗时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G08B25/1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00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线 传感器 火灾 探测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无线传感器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火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在人类长足的历史繁衍发展中起到不可磨灭的推进作用,然而火有利也有弊,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同时,引发火灾的原因更是种类繁多,往往一个看起来很渺小的原因却会导致一场有相当毁灭性的大的火灾事故,每年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伤亡和损失,研制火灾探测预防报警器势在必行。
国外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外国就已经开始了烟雾传感器的研究及开发,我国在7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烟雾报警器,随着传感器生产工艺水平逐步提高,传感器日益小型化、集成度不断增大,使得烟雾检测仪器的体积也逐渐变小,提高了烟雾检测仪器的便携性,更加利于生产、运输及市场推广。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成熟的开发技术,并且已经开始大范围的应用在城市建设中,且发展迅速,向着火灾极早期探测、多传感器复合探测和探测器小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迈出了更快的步伐。
近几年来,嵌入式系统技术已逐步深入应用到工农业生产各部门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采用单片机单片机单片机,实际上它是一个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由于它功能齐全,体积小,成本低,因此它可以嵌入到任何电子系统中去,同样,它也可以广泛应用于报警技术领域,使各类报警装置的功能更加完善,可靠性大大提高,虽然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仍然美中不足。目前市场上多用的是有线烟雾报警器,而且大都是独立工作,报警范围仅限于探测地点附近,若是在无人的情况下,火灾发生依然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线远程报警布置安装繁琐,而且随着距离的拉长,信号传输就无法保障了,所以致力于无线远程烟火报警就成为迫切研究发展的方向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基于基于无线传感器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该技术方案有效解决现有报警器功能单一、可靠性差、安装繁琐、长距离传输信号弱等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数据可靠,便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无线传感器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采集端、系统控制端,所述系统采集端包括烟雾传感器、火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压跟随器、AD采集器、从节点单片机控制器,烟雾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电压跟随器连接,电压跟随器通过数据线与AD采集器连接,AD采集器通过数据线与从节点单片机控制器连接,火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数据线与从节点单片机控制器连接连接;所述系统控制端包括主节点单片机控制器、PC主机、报警器,主节点单片机控制器通过串行通信接口与PC主机连接,报警器通过数据线与PC主机连接;系统采集端与系统控制端之间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系统设置有多个系统采集端,系统采集端均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系统控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从节点单片机控制器、主节点单片机控制器均采用STC12C5A60S2芯片,烟雾传感器采用MQ-2芯片,火焰传感器采用ZK-FLAME芯片,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芯片,串行通信接口采用PL2303芯片,无线传输模块采用SI4432芯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主从节点监控,从节点实时监测环境的火灾隐患,并将采集的环境数据发送给主节点,主节点将接收的数据发送给pc主机,以数据的形式显示在界面程序上,可以让监控人员直观的知道各个节点的情况。
二、本实用新型从节点和PC机的界面程序都有语音报警功能,一旦发现险情可及早地提醒人们将火灾源在爆发之前消除,最大可能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本实用新型环境数据采集传输过程中用到无线传输模块SI4432,并采用的是Zigbee 通信协议,可以建立众多的节点,进行多地点同时监测汇总,易于随意安装,可靠传输距离远,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穿透多层墙进行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85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