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气注塑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08131.X | 申请日: | 2012-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5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 发明(设计)人: | 袁利仁;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敏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34 | 分类号: | B29C45/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马家骏 |
| 地址: | 202178 上海市崇明县上海市崇明县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排气道的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注塑模具领域普遍存在铸件内部存在气泡孔或表面存在麻点凹斑等缺陷的问题,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铸件的结构强度和外观品相。具体是,铸件表面存在白斑,这种质量瑕疵对于使用在某些精密仪器上的零件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实践经验表明,这种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与注塑料的注射速度关系最大,然而注塑料的注射速度与型腔内的压力有关,随着注料的不断流入,型腔内的气压不断升高,从而影响了注射速度,浇注料首先在型腔内局部容积较大的部位累积冷凝,然后逐步向细小微薄处流动,然而残留在型腔内的气体也被排挤至这些部位,最终导致型腔无法全部注满而在铸件表面产生气泡残留的痕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排气注塑模具公开了一种新的方案,有效降低了仪表按钮类注塑模具生产的铸件表面存在白斑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大幅提高了产品质量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排气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型腔1和若干 排气槽2,排气槽2设置在上模的分模面上,排气槽2一端与型腔1连通,排气槽2另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下模包括凸模3、上模定位结构和二分叉浇道4,凸模3设置在下模分模面上与上模型腔1对应配合的位置,上模定位结构包括下模分模面、左定位面、右定位面和下定位面,上模与下模通过下模分模面、左定位面、右定位面和下定位面紧密配合,二分叉浇道4与型腔1密闭连通。
本实用新型排气注塑模具生产的铸件表面质量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排气注塑模具实施例一上模型腔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排气注塑模具实施例二上模型腔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排气注塑模具下模立体示意图。
图1~3中,1是型腔;2是排气槽,3是凸模,4是二分叉浇道,5是滑块槽,6是均压管道,7是唧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排气注塑模具上模平面示意图和下模立体示意图。排气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型腔1和若干排气槽2,排气槽2设置在上模的分模面上,排气槽2一端与型腔1连通,排气槽2另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排气槽2与型腔连通的一端通常设置 在型腔容积较大的注料流向末端,本案中可以设置在上模型腔1的下部夹角处,如图1和2所示,而且排气槽2是直管道。下模包括凸模3、上模定位结构和二分叉浇道4,凸模3设置在下模分模面上与上模型腔1对应配合的位置,上模定位结构包括下模分模面、左定位面、右定位面和下定位面,上模与下模通过下模分模面、左定位面、右定位面和下定位面紧密配合,二分叉浇道4与型腔1密闭连通,在本方案中,为了在浇道口提供一定的浇料压力,下模还可以包括与二分叉浇道4入口连通的竖直设置的唧嘴7,唧嘴7、二分叉浇道4和型腔1组成密闭的浇注空间。在本方案中,上模可以做成包括沿上模中线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型腔1,从而下模也同时包括与上述两个型腔1对应配合的两个凸模3和与两个型腔1密闭连通的两个二分叉浇道4。
本方案在普通仪表按钮类注塑模具中加入了排气槽的设计,有效提高了铸件的表面质量,使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型腔和浇道的扩展方案使得模具一次可以生产两个铸件,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在浇注完成后便于起模,本方案的上模还包括滑块槽5,滑块槽5设置在两个型腔1间的分模面上,滑块槽5内设有滑块。
为了在浇注时均衡两个二分叉浇道4内的液压和流量,本方案在两个二分叉浇道4间设置一个均压管道6,均压管道6将两条二分叉浇道4连通。
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在铸件的排气槽2与上模型腔1的连通处部位容易出现毛边的表面质量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方案可以将排气槽2设计成恒定通径的孔道或沿型腔1边缘到上模边缘方向通径逐渐增 大的孔道,在浇注时,型腔内的空气更容易通过排气槽2排出,从而保证了铸件上述部位的表面质量。
本实用新型排气注塑模具并不限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结合公知常识作出的替代方案也属于本方案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敏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敏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81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