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头自导通圆形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8032.1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7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文彬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H01R13/502;H01R13/52;H01R1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自导 圆形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插头与插座分开后,插头中的接触件自动导通的插头自导通圆形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连接器主要用于电力设备及各种电子仪器、电器设备之间的电路连接。由于常用在洪水、污水等恶劣环境中,因此,对连接器的密封性、防水性和抗压性要求是很高的。
而现有的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插头与插座在正常情况下断开时,电路连接也就随之断开,而插头中接触件不能自动导通,对所连接的系统不能进行保护性短路接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插头自导通圆形连接器,使用过程中,插头与插座在正常情况下断开时,插头中所有接触件可呈现自动导通状态,能增强电力系统及设备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插头自导通圆形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与插座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过渡罩、连接帽、密封套、锁紧帽、夹线板、插孔绝缘体和若干个设在插孔绝缘体内的插孔;连接帽套在过渡罩前端的外围,且连接帽与过渡罩相结合的部位设置有波簧;插孔绝缘体的尾部安装在过渡罩前部的内腔,插孔绝缘体的末端安装有插孔盖板,插孔盖板的前侧设置有压簧,压簧的前端连接有短路片;密封套设在过渡罩尾部的内腔,锁紧帽设在密封套的后侧;压线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插头的末端;所述插座包括用于连接电器设备的凸体和设在凸体内的塑件、插针;凸体的末端与过渡罩的前端通过连接帽相连接;插针一一对应地插接在插孔内。
进一步地说:
所述凸体与电气设备相结合的部位设有橡胶垫。
所述过渡罩与凸体相结合的部位设有O型圈。
所述锁紧帽与密封套之间设有平垫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工作稳定性高,插头与插座在正常情况下断开时,所有插针可呈现自动导通状态,能增强电力系统及设备的安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具备优良的密封性、防水性和抗压性,能适用于煤矿、洪水等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插头自导通圆形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与插座密封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插头包括过渡罩109、连接帽106、密封套110、锁紧帽112、夹线板113、插孔绝缘体103和若干个设在插孔绝缘体103内的插孔101。连接帽106套在过渡罩109前端的外围,且连接帽106与过渡罩109相结合的部位设置有波簧107。插孔绝缘体103的尾部安装在过渡罩109前部的内腔,插孔绝缘体103的末端安装有插孔盖板108,插孔盖板108的前侧设置有压簧104,压簧104的前端连接有短路片102。密封套110设在过渡罩109尾部的内腔,锁紧帽112设在密封套110的后侧。压线板113通过螺钉114固定在插头的末端。
上述的插头自导通(短路接地)的结构特点在于:接触件绝缘体与接触件盖板之间增加了一个活动的短路片102和压簧104,在插头未与插座连接时,由于压簧104的作用,将短路片102压向所有接触件,使接触件全部导通(短路),增强了电力系统设备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所述插座包括用于连接电器设备的凸体205和设在凸体205内的塑件201、插针202。凸体205的末端与过渡罩109的前端通过连接帽106相连接;插针202一一对应地插接在插孔101内。
上述的插座的结构特点在于:塑料件上有一个(或几个)凸起柱,此凸起柱比接触件长,当插头与插座连接时,插座中的凸起柱通过插头绝缘体中的通孔向前,将插头中的短路片102推向后方使短路片102与接触件分离。
为了增强连接器整体的气密性和防水性能,在凸体205与电气设备相结合的部位设有橡胶垫204;凸体205前端的内部设有卡圈203;在过渡罩109与凸体205相结合的部位设有O型圈105;在锁紧帽112与密封套110之间设有平垫圈1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文彬,未经高文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80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飞行器进行输电线路巡检用的视频稳定系统
- 下一篇:一种微波无极紫外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