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缝接边板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7566.2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5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郑富雄;蔡原凯;吴振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富雄;蔡原凯;吴振树 |
主分类号: | B32B3/04 | 分类号: | B32B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韩龙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缝 板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缝接边板材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减少板材表面接缝的无缝接边板材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应用于制作例如家具、门板的板材为了美观并防止其基板的不良表面外露,而会在该基板外部设置具有纹路或色彩的贴皮及封边条。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板材结构分解示意图,现有板材10包含一基板12、二贴皮14及多个封边条16,其中这些贴皮14分别贴附于基板12中面积较大的相对的二面,且这些封边条16贴附于该基板12的侧面,其结合图如图2所示。然而,在制造现有板材10时,需先贴附这些贴皮14在该基板12后,再将各该封条边16分别对位而贴附于该基板12的各侧面,使得生产过程复杂耗时,且制作完成的现有板材10,这些封边条16与这些贴皮14之间接缝多又长使得密封性不足且整体性不佳,且这些封边条16的设置也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无缝接边板材结构,大幅减少板材表面的接缝,且无需设置封边条,达到提升密封性、整体性与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的功效,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公开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缝接边板材结构,以期达到提升密封性、整体性与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缝接边板材结构,其包含一板本体、一第一面材及一第二面材。其中,该板本体,形成有多个折槽,这些折槽将该板本体分隔出一主板与多个支板,且各该折槽位于该主板与各该支板之间,各该支板沿着各该折槽朝向该主板弯折;该第一面材,设置于该板本体的一面,该第一面材并通过这些支板朝向该主板的弯折而延伸至该板本体的侧面;及该第二面材,设置于该板本体的另一面。
在一实施例中,各该支板弯折前,各该折槽为V型。
在一实施例中,各该折槽的夹角为90度。
在一实施例中,各该折槽中设置有多个凸肋。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面材为亚克力(PMMA)片或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片。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面材为亚克力(PMMA)片或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片。
借此,本实用新型无缝接边板材结构,通过折槽的设置且将支板延着折槽弯折,而大幅减少板材表面的接缝,且无需设置封边条,达到提升密封性、整体性与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板材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现有板材结构的立体结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无缝接边板材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无缝接边板材结构的立体结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设置第一面材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形成折槽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7为图6中折槽的侧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形成折槽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多个支板朝向主板弯折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支板弯折的侧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多个支板朝向主板弯折完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设置第二面材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折槽的侧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支板弯折的侧视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现有板材
12 基板
14 贴皮
16 封边条
100 无缝接边板材结构
120 板本体
122,122’折槽
124,124’主板
126,126’支板
128 凸肋
140 第一面材
160 第二面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请参照图3与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无缝接边板材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与立体结合示意图。在图3中,无缝接边板材结构100包含一板本体120、一第一面材140及一第二面材1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富雄;蔡原凯;吴振树,未经郑富雄;蔡原凯;吴振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75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浮动、随型压实法潮模砂造型工艺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智能控制检测设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