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7361.4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9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洪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远纺织科技(泉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1/00 | 分类号: | D01H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纱机 吸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纺纱机吸尘、落棉排除装置中,均采用地沟式吸尘结构,即预先在纺纱机基础位置上开挖除尘地沟,并做好防水层及铺设风道,再用手工打磨风道内壁,地坑位于纺纱机刺辊的下部,且在刺辊和小轧辊的吸尘处通过吸管与支风管相连通,支风管通过主风管与吸风机将落棉、含尘空气吸到滤尘室进行处理,达到落棉收集及空气过滤净化的效果。由于地沟式吸尘结构的工程造价在5000~8000元/台,且施工周期需10-20天/台,所以制造成本较高,而且地沟式吸尘结构其支风道内表面绝对粗糙度在20-50μm之间,落棉与支风道表面的摩擦阻力较大,使落棉易折花并引起风道堵塞。其次,地沟式的风道,易受地面沉降影响,在产生渗水、断层及裂缝后,维修非常困难,而且渗水后,落棉发生沉积,与高速运转的刺辊摩擦后易发生火灾,造成生产上的不安全因素,并且设备的安装对厂房有较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高生产安全性,制造成本低,方便维修,不易引起风道堵塞,可应用于各种结构厂房的纺纱机机内吸尘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包括吸风机、主风管、支风管,还包括吸尘杯、防火闸门、观察窗、软连接管,所述主风管的左端与吸风机相连,所述主风管的右端与支风管的一端相连,所述支风管的另一端与吸尘杯的底部相连,所述软连接管的一端与吸尘杯相连,所述防火闸门设于支风管上,所述观察窗设于吸尘杯的侧壁上,所述主风管与支风管内表面的绝对粗糙度为3.2-6.3μm。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支风管的管径D为100-200mm,且其曲率半径R=1.5-2.5D。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组装式的吸尘装置,在支风管上安装有防火阀门,当在运行过程中某台机器发生异常状况或者机器需停机检修时,可立即将防火阀门关闭,使其他机台及除尘处理系统正常运行,有效防止了生产上不安全的火灾发生。主风管和支风管的内表面的绝对粗糙度在3.2-6.3μm,内表面光滑,不易引起堵塞。本实用新型通过吸尘杯、支风管、主风管的依次连接,然后通过吸尘机将落棉、含尘空气等吸走进入其他系统进行处理,达到落棉自动收集、空气有效过滤的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传统的地沟式吸尘结构相比,工程造价低于750元/台,施工周期只需3天/台,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
参考图1,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包括吸风机1、主风管2,还包括支风管3、吸尘杯4、防火闸门5、观察窗6、软连接管7,所述主风管2的左端与吸风机1相连,所述主风管2的右端与支风管3的一端相连,所述支风管3的另一端与吸尘杯4的底部相连,所述支风管3的管径D为160mm,其曲率半径R=320mm,所述软连接管7的一端与吸尘杯4相连,所述软连接管7的另一端与辊的放气罩8相连,所述防火闸门5设于支风管3上,所述观察窗6设于吸尘杯4的侧壁上,在吸尘杯4的侧壁设置观察窗6可以随时了解吸尘情况, 所述吸风机将收集到的落棉、含尘空气送入除尘处理系统9,所述主风管与支风管内表面的绝对粗糙度为3.2-6.3μm。
其中,所述支风管3的管径D在100-200mm范围内,曲率半径R在1.2D-2.3D范围内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组装式的吸尘装置,在支风管上安装有防火阀门,当在运行过程中某台机器发生异常状况或者机器需停机检修时,可立即将防火阀门关闭,使其他机台及除尘处理系统正常运行,有效防止了生产上不安全的火灾发生。主风管和支风管的内表面的绝对粗糙度在3.2-6.3μm,内表面光滑,不易引起堵塞。本实用新型通过吸尘杯、支风管、主风管的依次连接,然后通过吸尘机将落棉、含尘空气等吸走进入其他系统进行处理,达到落棉自动收集、空气有效过滤的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传统的地沟式吸尘结构相比,工程造价低于750元/台,施工周期只需3天/台,降低了制造成本。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远纺织科技(泉州)有限公司,未经宏远纺织科技(泉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73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