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水淡化系统能量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5272.6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9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萍;王润得;吕海烽;黄利波;严星火;刘仕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东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F15B21/1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金磊 |
地址: | 31120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水 淡化 系统 能量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水淡化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水淡化系统能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现有的海水淡化技术中,出现了对浓海水所含能量进行回收的技术方法,比较典型的方法为用被反渗透膜截留下来尚含有较高压力的浓海水冲击水轮机,使其转动,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或直接带动水泵为原海水加压。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海水淡化增压能量回收装置(授权公告号:CN 202108818U),其包括有外筒,外筒内腔中设有转子外筒,转子外筒内设有转子,转子上设有拉杆,转子外筒的上端设有转子上座,转子上座外端分别设有直通管接头与定距环,直通管接头设在定距环内,直通管接头外端与直通管接头连通,定距环外端与弯管头相连通,转子外筒的下端设有转子下座,转子下座外端非别设有与定距环,直通管接头外端与直通管接头连通,定距环外端与弯管头相连通;转子、转子外筒的材质为刚玉,也称氧化铝;直通管接头、直通管接头、定距环、弯管头与外筒之间依次设有上圆盘与上圆盘;外筒与直通管接头之间还设有压环、锁环;上圆盘与上圆盘连接处还设有半环,转子上座与直通管接头的接口处设有密封圈,直通管接头、直通管接头与上圆盘之间设有密封圈。但是这种能量回收装置的高低压水流都从能量回收装置组件的上下端进出水,不符合流体力学原理,能量回收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海水淡化系统能量回收装置,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能量回收装置的高低压水流都从能量回收装置组件的上下端进出水,不符合流体力学原理,能量回收效率较低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水淡化系统能量回收装置,包括组装支架,所述的组装支架上架设有能量回收装置组件,能量回收装置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有低压浓水出水管、低压淡水进水管,能量回收装置的一侧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有高压浓水进水管、高压淡水出水管,能量回收装置组件上下两端的进出水口处、侧面的进出水口处都设有拷贝林接头。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万吨级膜法海水淡化系统。能量回收装置组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系统规模进行扩容。能量回收装置组件采用端头低压进出水,侧面高压进出水,使得内部结构更符合流体力学原理,能量的回收效率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的高压浓水进水管、高压淡水出水管为双相钢管道。高压部分采用双向钢管道,可以耐浓海水的腐蚀。
作为优选,所述的组装支架为可调节高度的型钢制成,这样可以根据增压水泵的尺寸进行高度调节,方便系统设计和安装。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端头低压进出水,侧面高压进出水,使得内部结构更符合流体力学原理,能量的回收效率更高,结构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组装支架1、能量回收装置组件2、低压浓水出水管3、低压淡水进水管4、高压浓水进水管5、高压淡水出水管6、拷贝林接头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例的一种海水淡化系统能量回收装置,如图1、图2,包括组装支架1,组装支架上架设有能量回收装置组件2,能量回收装置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有低压浓水出水管3、低压淡水进水管4,能量回收装置的一侧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有高压浓水进水管5、高压淡水出水管6,能量回收装置组件上下两端的进出水口处、侧面的进出水口处都设有拷贝林接头7。高压浓水进水管、高压淡水进水管为钢管道。组装支架为可调节高度的型钢制成。
使用时,可以分别通过低压淡水进水管4、高压浓水进水管5将海水注入到能量回收装置组件2内进行能量回收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东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东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52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分置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备核壳结构勃姆石超细粉体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