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制动系统的双向拖挂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05124.4 | 申请日: | 2012-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3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 发明(设计)人: | 周恩剑;董琦;董青;杨德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63/06 | 分类号: | B62D63/06;B60T11/16;B60T11/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 地址: | 20044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系统 双向 拖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用双向拖挂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制动系统的双向拖挂车。
背景技术
双向拖挂车用于载重力大、转弯空间有限的运输环境,其采用两个牵引头牵引拖挂车,因此无需大转弯,只需选择牵引头就能更改运输方向,为使用带来方便,同时其载重力也较大。
中国专利ZL200520044813.7公开一种双向牵引拖挂车,其包括与框体机架相连呈对称分布的两个牵引头,牵引头由牵引座、转向拉臂和转向轮机构总成构成,牵引座和转向拉臂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转向拉臂与转向轮机构总成之间通过铰链连接;转向轮机构总成通过销轴与框体机架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一个牵引头实现双向牵引,但该双向牵引拖挂车上无制动系统,在运输时存在安全隐患。
双向拖挂车运输过程中载重量大,载重量往往在20吨以上,整车制动完全依赖于牵引车头的制动,由于负载大,长时间使用会造成牵引车头刹车片及制动鼓大量发热,制动距离加大,影响整车的制动性能。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双向拖挂车的制动系统,来提高双向拖挂车的制动性,提高运输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制动系统的双向拖挂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双向拖挂车只靠牵引头制动,制动距离大,存在运输安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制动系统的双向拖挂车,所述双向拖挂车包括拖挂车、与拖挂车相连的牵引头,还包括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包括通过液压油管路相连的总刹车泵和多个子刹车泵,所述总刹车泵安装在所述牵引头上,所述子刹车泵对应安装在拖挂车的每个车轮处,所述每个车轮上设有制动车轮用的制动盘,所述子刹车泵的活塞杆与一刹车片相连,在所述活塞杆伸出时所述刹车片与所述制动盘端面摩擦接触。
优选的,所述车轮包括轮胎和轮毂,所述制动盘通过轮毂连接套与所述轮毂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制动盘设在所述车轮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双向拖挂车的牵引头包括前牵引头和后牵引头,所述总刹车泵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左牵引头和右牵引头上。
优选的,所述子刹车泵通过安装架固定在所述每个车轮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带制动系统的双向拖挂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上述制动系统,通过总刹车泵控制多个子刹车泵,而子刹车泵对应控制一个车轮,实现每个车轮单独制动,加大制动力,缩短制动距离,同时便于维修更换,提高运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制动系统的双向拖挂车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轮胎
2 轮毂
3 轮毂连接套
4 制动盘
5 刹车片
6 子刹车泵
7 液压油管路
8 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制动系统的双向拖挂车,双向拖挂车包括拖挂车、与拖挂车相连的牵引头,还包括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包括通过液压油管路7相连的总刹车泵和多个子刹车泵6,总刹车泵安装在牵引头上,子刹车泵6对应安装在拖挂车的每个车轮处,每个车轮上设有制动车轮用的制动盘4,子刹车泵6的活塞杆与一刹车片5相连,在活塞杆伸出时刹车片5与制动盘4端面摩擦接触。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制动系统,通过总刹车泵控制多个子刹车泵,而子刹车泵对应控制一个车轮,实现每个车轮单独制动,加大制动力,缩短制动距离,同时便于维修更换,提高运输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51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