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等离子体射流发射枪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3992.9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1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许以迪;梁连国;黄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虞浙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H1/30 | 分类号: | H05H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7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射流 发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射流发射枪。
背景技术
N-APPJ是以惰性气体、氦气和空气为工作气体,又由于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能够在开放的空间、而不是在间隙内产生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这使得许多应用的实现成为可能,为此人们研制出了多种多样的N-APPJ。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将人体或动物放置到一个放电的间隙里,当N-APPJ与人体接触时,必须保证人体的绝对安全,也就是说此时不仅要求N-APPJ的气体温度基本保持在常温,而且要求该等离子体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电伤害。
现有市场上出现的,一般采用高频电压有效值为5kV,频率为40kHz,氦气体积流量15L/min,其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高压电极置于一个单端封口的石英管内,另一个特点是它所产生的等离子体的气体温度在所调试的所有参数范围内都保持常温;所以这样的N-APPJ对于人体而已,在人体与等离子体射流任意接触而不会产生热感或电击感,确保人体使用安全。
等离子体对生物体的作用是通过等离子体所产生的各类自由基、带电粒子、紫外线、激发态离子等对生物体从分子层面的综合作用来实现的。等离子体中含有多种不同的活性成份,如紫外线UV,带电粒子(电子、正负离子等)、化学活性粒子(ROS和RNS等)以及处于激发态和亚稳态离子等,依其使用的工作气体及等离子体源不同,其成分和含量也各不相同,在等离子体和生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这些成份都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为此,市场上出现的等离子体发射枪,结构复杂,存在不足,造成生产加工成本增加,而且使用上也不够灵活方便,不利于长期发展。
由上可知,目前产品中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凭借着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设计出一种等离子体射流发射枪,能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结构简单精巧,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利于长期发展,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射流发射枪,能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结构简单精巧,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利于长期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等离子体射流发射枪,其特征在于:包括等离子体电源,发射枪、高压绝缘体、阀门和氦瓶,所述发射枪上设有电极外壳和喷管,所述电极外壳与等离子体电源的负极连接设置;所述喷管与等离子体电源的正极连接设置。
进一步,所述高压绝缘体设置在喷管与氦瓶之间,在高压绝缘体与氦瓶之间设有阀门;
进一步,所述氦瓶与发射枪连接设置,在氦瓶与发射枪之间设有阀门;
进一步,所述喷管与等离子体电源之间连接的连接线设有接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等离子体电源,发射枪、高压绝缘体、阀门和氦瓶,所述发射枪上设有电极外壳和喷管,所述电极外壳与等离子体电源的负极连接设置;所述喷管与等离子体电源的正极连接设置,这样的设置,通过等离子电源对发射枪连接,电极外壳与喷管之间形成高压电场,在枪体内有氦气,喷管内也有氦气,通过电场对氦气的高压电离作用,形成等离子体射流,从喷管中射出,此时可以用于医疗或者其他用途。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精巧,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利于长期发展。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等离子体电源 1 发射枪 2
高压绝缘体 3 阀门 4
氦瓶 5 电极外壳 6
喷管 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射流发射枪,其特征在于:包括等离子体电源1,发射枪2、高压绝缘体3、阀门4和氦瓶5,所述发射枪2上设有电极外壳6和喷管7,所述电极外壳6与等离子体电源1的负极连接设置;所述喷管7与等离子体电源1的正极连接设置。
进一步设置,所述高压绝缘体3设置在喷管7与氦瓶5之间,在高压绝缘体3与氦瓶5之间设有阀门4;
进一步设置,所述氦瓶5与发射枪2连接设置,在氦瓶5与发射枪2之间设有阀门4;
进一步设置,所述喷管7与等离子体电源1之间连接的连接线设有接地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虞浙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虞浙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39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