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EtherCAT工业以太网的配电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2719.4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7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汪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4L12/28;H04L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8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ethercat 工业 以太网 配电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EtherCAT工业以太网的配电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智能化的电子测量控制保护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同时,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等信号的采样频率需要提高,并且采样的电气量种类也需要增加,这样的话,采样数据在各设备之间传输的实时性和带宽将变得十分重要,一般的配电终端各单元之间的通信采用现场总线,如CAN,lanworks等,现场总线作为一种面向工业底层控制的通信网络,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不能与Internet/intranet直接互连互通, 实现远程信息共享;其次,它不易与主站直接通信;还有,现场总线无论是其通信距离还是通信速率都无法和工业以太网相比。另外,现有的现场总线还受到带宽的限制,所以难以满足配电终端各单元之间的通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无法满足配电终端各个单元之间的通信要求的缺陷,提供一种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与工业控制网络的无缝连接的基于EtherCAT工业以太网的配电终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EtherCAT工业以太网的配电终端,其包括主控器和多个从控器,所述主控器通过母板和/或网线串联多个从控器;其中,所述主控器向每个从控器发送携带子报文的下行报文,每个从控器根据所述下行报文寻址到所述子报文,并对所述子报文进行处理,在所述主控器遍历完每个从控器后,将处理后的子报文作为上行报文发送至所述主控器,所述主控器接收到上行报文后对上行报文进行处理。
优选地,所述子报文包括遥控命令。
优选地,对所述子报文进行处理包括预置、分闸或合闸操作。
优选地,所述上行报文为确认数据。
优选地,所述子报文包括采集命令。
优选地,对所述子报文进行处理包括采集电参量数据。
优选地,所述上行报文为电参量数据。
优选地,对上行报文进行处理包括按照电力规约对所述上行报文进行封装,并将封装后的上行报文传送至主站。
优选地,所述主控器由集成的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器和第一物理接口收发器组成。
优选地,所述主控器由第一处理器和无源网卡组成;所述从控器由第二处理器、EtherCAT协议通讯控制器、第二物理接口收发器以及网络变压器组成。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工业以太网具有应用广泛和丰富的软硬件资源,易于与Internet/intranet连接,可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与工业控制网络的无缝连接;并且,EtherCAT是一种开放的实时以太网络通讯协议,具有实时性、灵活性、同步性以及安全性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EtherCAT工业以太网的配电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EtherCAT(Ethernet for Control Automation Technology)工业以太网的配电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配电终端包括主控器100和多个从控器,例如从控器201、从控器202…从控器20N等等,其中,N为自然数;所述主控器100通过母板和/或网线串联多个从控器;需要说明是,如果主控器100和每个从控器集中安装在同一个机箱内,则主控器100通过母板串联多个从控器,如果主控器100和每个从控器分布安装,则主控器100通过网线串联多个从控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器100与每个从控器之间的数据通讯速率为100Mbit/s。
在该方案中,所述主控器100不需要专用的通讯处理器,通常由第一处理器和无源网卡组成;或者由集成的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器和第一物理接口收发器组成即可,这样可以实现EtherCAT工业以太网协议的识别和封装;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为32位处理芯片AT91SAM9X25,所述第一物理接口收发器为芯片KS87218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27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槽式聚光太阳能中高温集热器扭管式支架
- 下一篇:冲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