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具管理发射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2328.2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4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毅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毅斌 |
主分类号: | G08B13/00 | 分类号: | G08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具 管理 发射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盗报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采用多种探测器的工具管理发射报警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修理场所、机械加工场所、设备加工场所等都需要大量的用到工具,而且工具的种类和结构烦多,因此需要进行工具管理,而且工具由于体积小且易于携带,因此常会丢失的现象,现有技术中的视频监控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能有一种工具管理报警器,以减少甚至彻底杜绝工具丢失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工具管理中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采用多种探测器的工具管理发射报警器。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工具管理发射报警器由全自动不间断电源、感应探测器、报警系统组成;感应探测器由全自动不间断电源不间断提供电源,感应探测器与报警系统信号连接,感应探测器在接收到探测信号后向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
全自动不间断电源由一全自动充电器进行全自动充电。
感应探测器包括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电感式接近探测器以及机械开关。
报警系统为微电脑报警控制器,微电脑报警控制器输出两路信号,一路驱动蜂鸣器本机报警;一路采用无线发射形式,发射给声光报警器进行声光报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工具管理发射报警器采用多个探测器和远程报警,此报警器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工具被偷离工作台,当有人在工作时,热释电传感器感应到人体活动,报警器不报警,当人离开时,未把工具插入报警器,报警器报警并发射信号给接收电路,实现远程报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工具管理发射报警器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具管理发射报警器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具管理发射报警器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工具管理发射报警器由全自动不间断电源、感应探测器、报警系统组成。包括了全自动不间断电源、全自动电池充电电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电路、电感式接近探测器电路、机械开关、微电脑报警控制器、无线发射电路及无线接收报警显示电路等七部分。感应探测器由全自动不间断电源不间断提供电源,全自动不间断电源由一全自动充电器进行全自动充电,感应探测器与报警系统信号连接,感应探测器在接收到探测信号后向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感应探测器包括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电感式接近探测器以及机械开关,报警控制器为微电脑报警控制器,微电脑报警控制器输出两路信号,一路驱动蜂鸣器本机报警;一路采用无线发射形式,发射 给声光报警器进行声光报警。
如图1所示,图1中的1-1部分为全自动电池充电电路图,如图中所示,将电池接入电路后,TL431检测电池电压低于+7.5V时导通,控制三极管导通,+9.6V电源经电阻给叠层电池充电,当电池电压>=9.6V时,TLA3l截止,三极管也截止,充电结束。
如图1所示,图1中的1-2部分为全自动不间断电源的电路图,如图中所示,交流电压经变压器T降压,全桥U整流,Cl滤波,ICl稳压输9.6V直流电压。当市电供电时,9.6V电压经VDl后,得VDD约9V,VD2因无正向偏压而截止,备用电池E不向电路供电。当交流电停电时,C2上电压消失,A点为零电位,门F1输出为“l”,F3输出为地“O”,VTl饱和导通,电源经VD2,VTl加到后续电路C5上,实现了电源自动转换。恢复来电时,A点为高电位,门F1输出为“O”,F3仍输出为“O”,VTl维持饱和导通,但此时因VDD=9V,VD2反向偏压截止,后续供电由市电提供。
如图1所示,图1中的1-3部分为电感式接近探测器的电路图,如图中所示,电路图中Q1、L1、L2、C2、C3、R1、W组成高频振荡电路,调节电位器W,可以改变振荡增益,使振荡器处于临界振荡状态,也就是说刚好使振荡器起振,Q2、Q3组成检测电路,电路正常振荡时,Q2导通,Q3截止;当探测线圈L1靠近金属物体时,会在金属导体中产生涡电流,使振荡回路中的能量损耗增大,正反馈减弱,处于临界态的振荡器振荡减弱,甚至无法维持振荡所需的最低能量而停振,使Q2截止Q3导通,输出信号Vo去驱动微电脑控制器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毅斌,未经黄毅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23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