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进线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2249.1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7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丁涛;陈晓燕;沈正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南南电力保护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2H7/0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线保护器。
背景技术
雷电冲击波是一种幅值很大、持续时间很短的非周期电压脉冲。这个冲击波从雷击的地方沿输电线路以光速向两端传播,当这种波传到变压器时,变压器引线上电压很快上升,相当于施加一个频率和幅值都很高的电压,这个电压施加于变压器纵绝缘上,其值比正常的工频电压可能高十几或几十倍,在最初瞬间,靠近绕组首端的几个线匝的匝间电压升得很高,甚至高达额定电压运行时的50~200倍,很容易造成绕组首端绝缘击穿,导致变压器不能运行而长时间停电维修,或导致价格昂贵的变压器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电感上电抗值的计算公式XL=ωL的原理,设计出的一种进线保护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进线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变压器的进线端设有一组空心线圈,所述的空心线圈包括有A、B、C三相的三个空心线圈,三个空心线圈分别固定安装于一个绝缘子上,三个空心线圈的进线端口设有一个过电压保护器,过电压保护器的A、B、C三相的端子分别与相应的空心线圈的首端连接,空心线圈的末端分别与变压器的三相进线端连接。
所述的进线保护器可设于地上或装于柜内。
所述的空心线圈的匝间绝缘介质为空气。
所述的过电压保护器也可以为三相单支避雷器。
变压器的进线端是入侵变压器雷电冲击波的必经之路,在这里设置一组(A、B、C三相)的空心线圈。该空心线圈仅有几匝,是为了减少变压器正常工作时的阻抗。当幅值很大,等值频率很高的雷电冲击波以光速传播到到这里时,由于遇到了电感(空心线圈),一方面它会截住高压、高等值频率的雷电冲击波通过,因此有效保护了后方变压器不受损坏;另一方面,必然会产生电压波的正反射,该反射波叠加到原入射波上,叠加后的电压幅值远大于原雷电冲击波的电压幅值,此值很容易大于空心线圈进口端的过电压保护器(或避雷器)的工频放电电压值或1mA电压值,即加助了过电压保护器(或避雷器)的可动性,将过电压的幅值限制在该过电压保护器(或避雷器)的阀片残压值上,降低了进入变压器的过电压幅值。
空心线圈设置在变压器的绕组进线前方,保护了变压器绕组首端的线匝不受雷电冲击波的冲击破坏。当入侵变压器的雷电冲击波到来之时,空心线圈在受到雷电冲击波冲击的瞬间,其匝间绝缘有可能被击穿。但是,由于空心线圈的匝间绝缘介质是空气,空气绝缘有自恢复能力,当雷电冲击波冲击过后,空心线圈匝间的空气绝缘立即恢复,又完好如初。这样,一方面变压器首端几匝线圈的纵绝缘得到了保护,另一方面空心圈无损毁,因此它不需要维修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在变压器的进线端设置一组避雷器与空心线圈结合的进线保护器。在正常工作时,因为通过空心线圈的是工频电流,其频率ω值较小,因此对工频电流的阻碍甚微,工频电流可顺利通过。而当雷电冲击波顺着线路欲入侵变压器时,必须穿过空心线圈,由于雷电冲击波等值ω极高,空心线圈上产生的电抗值XL也极大,阻碍了雷电冲击波电流的通过,有效地保护变压器免遭雷电冲击波的侵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变压器的进线端设置一组避雷器与空心线圈结合的进线保护器,阻碍了雷电冲击波电流的通过,有效地保护变压器免遭雷电冲击波的侵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进线保护器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线保护器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进线保护器安装在柜内时空心线圈呈横卧“品”字形排列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进线保护器安装在柜内时空心线圈呈“川”字形排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进线保护器,包括有变压器5,变压器5的进线端设有一组空心线圈2,空心线圈2的匝间绝缘介质为空气,空心线圈2包括有A、B、C三相的三个空心线圈2,三个空心线圈2分别固定安装于一个绝缘子6上,三个空心线圈2的进线端口设有一个过电压保护器3,过电压保护器3设于地上,过电压保护器3的A、B、C三相的端子分别与相应的空心线圈2的首端连接,空心线圈的末端分别与变压器5的三相进线端连接。
过电压保护器3也可以为三相单支避雷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南南电力保护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南南电力保护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22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