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椅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1377.4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6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賴慶錡 | 申请(专利权)人: | 賴慶錡 |
主分类号: | B60N2/28 | 分类号: | B60N2/28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椅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车用椅袋,其可组合在汽车座椅上提供儿童乘坐使用,并具有整体重量轻盈,不论是再搬运或组装上,可供使用者省力操作使用,一种实用性极佳的实用新型。
背景技术
一般幼童的成长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普遍用到的物品如幼儿背巾、幼童摇床、汽车安全座椅与儿童座椅等,不论是在居家生活或外出过程皆是经常被使用到的物品。而目前所使用的汽车安全座椅价格高昂,且整体重量偏重,在搬动、安装相当不容易,在安装于汽车的座位上更是占据车内空间,对于陪伴幼童的护育者来说,不论是乘坐或照护过程都显的十分拥挤与不便。
为了改善上述目前所遭遇到的缺点,本发明人凭借于该项领域多年所累积实务与经验,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而终于实用新型出一种车用椅袋,其得以提供简易安装于汽车的座位上,同时其具有被适当挤压不占据空间与整体重量轻的特点,如此成为一种实用性极佳的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车用椅袋,可供使用者简易安装于汽车座位上,提供儿童乘坐使用,其整体重量轻盈,可受适当挤压后缩小体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用椅袋,包括有一椅体、一前护片以及一环扣带,其中;
该椅体前方具有一乘坐区,且椅体两侧各设有一上扣带;
该前护片一端组接于乘坐区下端,前护片上端设有二扣合带,且该扣合带分别与椅体两侧上扣带扣抵结合,该前护片下端设有二穿设孔;
该环扣带的两端分别组接于椅体两侧;
如此,以环扣带横向环绕紧固于座椅的椅背,令椅体稳固于座椅上提供儿童乘坐。
本实用新型车用椅袋进一步包括有下列技术特征:
该椅体下端面设有二底扣头,另以一纵扣带纵向围绕座椅下端,且该纵扣带两端分别扣抵于该二底扣头。
进一步包括有一设置于椅体乘坐区内的衬垫,并另以一环带两端组设于衬垫两侧,该衬垫的环带套设于椅体上端。
该椅体包括有一背板、一连接于背板下端的坐板,以及二分别位于椅体两侧并连接背板与坐板的侧板,该上扣带设于侧板,该环扣带的两端分别组接于背板后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供使用者简易安装于汽车座位上,提供儿童乘坐使用,其整体重量轻盈,可受适当挤压后缩小体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未套设衬垫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汽车座椅上,且上扣带未与扣合带扣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汽车座椅上,且上扣带与扣合带扣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汽车座椅上提供儿童乘坐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衬垫未组设于椅体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多座位型态的汽车座椅上。
图中标号说明:
1椅体 11乘坐区
12上扣带 13底扣头
14纵扣带 15背板
16坐板 17侧板
2前护片 21扣合带
22穿设孔 3环扣带
4座椅 40座椅
41椅背 5衬垫
51环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能达成上述的目的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于下列举一实施例,而其各组件之间的组配关系,请见下列说明并一同配合参阅图1至图4所示,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椅体1、一前护片2、一环扣带3,其中:
该椅体1前方具有一乘坐区11,且椅体1两侧各设有一上扣带12;
该前护片2一端组接于乘坐区11下端,前护片2上端设有二扣合带21,且该扣合带21分别与椅体1两侧上扣带12扣抵结合,该前护片2下端设有二儿童腿部穿越的穿设孔22;
该环扣带3的两端分别组接于椅体1两侧;
如此,以环扣带3横向环绕紧固于座椅4的椅背41,令椅体1稳固于座椅4上提供儿童乘坐(前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实施例)。
关于本实用新型详细使用方式请见下列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賴慶錡,未经賴慶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13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驾驶座椅调节式枕头平移机构
- 下一篇:混合动力自行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