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折复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0444.0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1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付梓新;刘开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梓新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A61B17/28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23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折 复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骨科手术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骨折断端复位以便于进行内固定的复位器。
背景技术
人体四肢长骨干,遭受各种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暴力因素作用后,会形成各种不同的骨折,骨折后由于肢体周围肌肉收缩,另外肢体周围肌肉分布也不平衡,还有肢体重力作用,搬运方式等不同因素,骨折后骨折断端会产生重叠、旋转、成角、甚至粉碎散开等移位。目前,国内外用于四肢长骨骨折复位的器械是鸟嘴形自动中心持骨钳,复位时,术者用二把鸟嘴形持骨钳分别夹持骨折两断端,两手用力拉开、旋转、对合骨折端,以纠正骨折端重叠、旋转、成角等移位,因有时患者肌肉较强壮有力,或骨折后时间较长等原因,肌肉挛缩致骨折端重叠较多,用人力拉开费时费力,复位困难。现有的骨折复位器,有的结构单一,无法同时兼顾纠正骨折端重叠、旋转、成角等移位;有的结构又复杂笨重,创伤较大,操作繁琐,骨折端固定不牢,钢板置放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骨折复位器,能全面纠正重叠、旋转、成角、甚至粉碎散开等移位,结构相对简单,操作方便,骨折端固定牢固,节省医生体力,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部位的创伤,减少病人痛苦,加快骨折愈合,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骨折复位器包括两把持骨器、两块推挤板和一根调节螺杆,持骨器上安装推挤板,推挤板之间连接调节螺杆,整体构成复位器;其中,所述的持骨器包括钳体和调节杆,钳爪经转轴套接在钳柄上组成侧钳,两侧钳经中轴连接构成钳体,钳体的两钳爪呈合抱式,调节杆的一端经横轴活动连接一侧钳柄上,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侧钳柄的通孔并在其末端安装调节螺母;其中,所述的推挤板包括板体、连接轴、居中连接块、螺杆和螺母,螺杆贯穿式安装在居中连接块上,螺杆的顶端安装螺母,螺杆的底端连接板体,板体经连接轴固定在持骨器的侧钳的中轴上,居中连接块悬挂在持骨器的两钳柄之间;其中,所述的调节螺杆包括杆体和定位螺母,杆体的其中一端部设球头,杆体上设螺纹,杆体的球头顶入一侧持骨器的推挤板的凹槽内,杆体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侧持骨器的推挤板的圆孔
由定位螺母固定。
其中,在调节螺杆的杆体上设方形截面柱,方形截面柱配合扳手。
其中,钳柄上套接扶持长柄。
使用时,两把持骨器用来牢固地夹持骨折两端,通过扳手转动调节螺杆,调整两推挤板距离,两持骨器通过旋转、折顶等动作,纠正骨折端旋转移位、成角移位,成角移位和旋转移位纠正后的碎骨片可在直视下顺利解剖复位;复位后,置入钢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钳柄与钳爪间有转轴套接,钳爪可在自身纵轴上旋转,因此两侧钳合抱时,钳爪能自动适应所夹持骨骼的上下口径不一致的锥形形状,从而把持得更服贴、更紧密,牢固地把持骨骼和骨折端; 2、推挤板和调节螺杆相互配合,推挤有力,可充分纠正骨折重叠移位,并通过旋转、折顶等动作全面纠正旋转、成角、甚至粉碎散开等移位;3、持骨器从骨骼两侧置入,不须剥离过多软组织,操作简单,置入方便,节省医生体力,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部位的创伤,减少病人痛苦,加快骨折愈合,提高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持骨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钳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推挤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调节螺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持骨器,2推挤板,3调节螺杆,4钳爪,5转轴,6钳柄,7中轴,8调节杆,9横轴,10调节螺母,11板体,12连接轴,13居中连接块,14螺杆,15螺母,16杆体,17定位螺母,18球头,19螺纹,20方形截面柱,21扶持长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梓新,未经付梓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0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酒瓶高温杀菌设备
- 下一篇:调料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