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绕线机用的中间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8905.5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8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钱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00 | 分类号: | F16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袁彩君 |
地址: | 314117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绕线机用 中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绕线机上的一种工装,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绕线机用的中间轴。
背景技术
中间轴作为发动机或电动机上直接接受动力并将动力传送给动力输出主轴的装置,被广泛的应用于加工中心和其他机床或机械装备上,是决定传动皮带使用寿命,分解皮带负载,消除皮带跳动实现主轴按设定转速精确转动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一般的中间轴由于材料和结构的局限性,难以解决因高速旋转产生的同心度偏差问题。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同心度偏差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该实用新型被应用于绕线机上,能满足高速旋转和转速精确传动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绕线机用的中间轴,该中间轴在高速旋转时同心度偏差较小。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绕线机用的中间轴,包括轴芯, 轴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轴芯穿过轴芯座,轴芯上从输入端向输出端依次设置有第一端盖、第一轴承、轴芯隔套、第二轴承、第二端盖、锁紧螺母;锁紧螺母由螺母部和圆环部组成,圆环部穿过第二端盖与第二轴承的内圈相抵;轴芯座的内壁设置一圈凸起和一圈凹槽,凹槽内有橡胶圈,第一轴承的外圈卡在凸起与第一端盖之间,第二轴承的外表面与橡胶圈相抵;轴芯隔套上套有弹簧和轴承垫圈,弹簧压缩在轴承垫圈与凸起之间,轴承垫圈与第二轴承的外圈相抵。
锁紧螺母由螺母部和圆环部组成,增大了锁紧螺母与轴芯螺纹配合面积,而且锁紧螺母的圆环部穿过第二端盖直接与第二轴承的内圈相抵,不仅锁紧螺母与轴芯之间不易松动,锁紧螺母与第二轴承的紧密配合关系也不易破坏。
一般说来,由于第二轴承位于轴芯的输出端,第二轴承处的震荡与跳动现象要较第一轴承处明显。轴芯座的内壁设置一圈凹槽,凹槽内有橡胶圈,该方案能缓解第二轴承在上下方向上的跳动,还能减少第二轴承的外壁与轴芯座内壁之间的碰撞与摩擦。第二轴承在水平方向,由于弹簧的存在,弹簧能吸收第二轴承在水平方向的震动。橡胶圈和弹簧的设置,使第二轴承在预定位置稳定地运行。
轴芯座的内壁设置一圈凸起,第一轴承被限定在凸起与第一端盖之间,保证第一轴承位置的固定。同时,凸起为弹簧提供一个力的支持点,避免在高速运行时,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圈均有弹簧来张紧而带来的不稳定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有重要部件均套装在轴芯上,通过锁紧螺母和弹簧使整个中间轴的部件牢固地固定在轴芯的中间位置,结构简约,相互嵌套,安装紧凑。
以上特征的协同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该中间轴在高速旋转时同心度偏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一圈与第一轴承的外圈相抵的突出部,突出部呈圆环状,突出部的壁厚与第一轴承外圈的壁厚相应。
本方案所说的相应,是指突出部的壁厚稍大于或稍小于第一轴承外圈的壁厚。突出部的设置有利于第一轴承的散热,同时防止第一端盖与第一轴承的内圈接触。
作为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在与第一轴承的外圈的接触处设置有倒角,所述轴承垫圈在与第二轴承的外圈的接触处设置有倒角。
倒角的设置,可避免凸起与第一轴承的内圈的接触,以及轴承垫圈与第二轴承的内圈的接触,防止影响中间轴旋转。
作为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轴芯有凸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在凸台与轴芯隔套之间,凸台在与第一轴承接触处的厚度与第一轴承内圈的厚度相应,轴芯隔套的壁厚与第一轴承内圈的厚度相应。
本方案所说的相应,是指凸台在与第一轴承接触处的厚度稍大于或稍小于第一轴承内圈的壁厚,轴芯隔套的壁厚稍大于或稍小于第一轴承内圈的壁厚。第一轴承与轴芯之间为过盈配合,凸台与轴芯隔套起到辅助固定第一轴承的作用,对厚度的限定,有利于减少对轴承滚珠部分的影响,有利于散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运行可靠的优点,能减少中间轴在高速转动状态下的同心度偏差,而且热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轴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套有轴芯隔套;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去掉轴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锁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端盖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轴芯座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轴承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8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万向节叉
- 下一篇:推力轴承和车辆的转向节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