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嵌入式空调器送新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96836.4 | 申请日: | 2012-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4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唐伟;赖玉炳;雷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 地址: | 528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嵌入式 空调器 新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器,特别是一种嵌入式空调器送新风装置。
背景技术
1989年美国ASHRAE制定了“室内空气品质通风规范”。在德国,住宅通风系统已经与建筑物溶为一体,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欧盟统一了住宅通风标准。在中国2002年1月1日室内空气污染控制规范诞生。非典、禽流感、肺结核等疾病的发生,使全世界对室内空气质量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的住宅是有空隙的,是开放型的,通风,透气。冬天,风能进入屋子,屋内很冷;夏天,冷气起不到效果,能感到很热,但是气流在通过房屋时也把其中的有害气体烟尘等带出室外,这就是房屋的“呼吸”——自然换气。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空玻璃、密封、保温技术的不断进步,房屋都成了高气密性的容器,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不到室内,室内的烟雾、湿气、气味都被封锁在屋子里,与“毒气罐”无异。
室内新风是建筑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节能离不开新风系统,人们的健康离不开新风系统。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新风系统,了解了新风系统,新风系统必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之一。
现有的空调器只有部分由送新风功能而且类似壁挂式空调所接受的空气来自空调本身,房间和空调机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有的略带新风的中央空调使新风在室内已形成正压区域难以继续送风;并且这样的空调器系统的价格高于普通空调。单独采用新风系统的室内换风装置一般满足不了室内新风的置换需求;容易损坏,后期维修费用增大;不能连续不断地通风换气;噪音较大;并且需要将部分居住空间用来安装送风系统。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的嵌入式空调器送新风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嵌入式空调器送新风装置,包括电控盒盖、风扇组件和安装于两者之间的导风圈,其结构特征是还包括在电控盒盖上依次装配的送风风机、杀菌过滤网和电机以及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连通室外空气,另一端依次通过杀菌过滤网、送风风机、电控盒盖、导风圈及风扇组件与室内空气连通。
所述电机和送风风机同时采用螺钉固件、扣合件、套接件紧固组件固定在电控盒盖上;其中电机置于送风风机上方,杀菌过滤网装配在电机和送风风机之间。
所述电机的顶部设有装配孔,所述进风管的一端套装在装配孔内并伸入到杀菌过滤网上方。
所述电控盒盖和导风圈分别设有与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对应装配连通的风道口。
本实用新型在导风圈和电控盒盖上开一个风道口组成一个风道与送新风装置连通,送新风装置上连接进风管,该进风管另一端接于室外与空气连通;当嵌入式空调器正常工作时,送新风装置安装于电控盒盖上,利用嵌入式空调器风扇运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与送新风装置中的电机将室外空气吸入室内,新风在送新风装置中通过杀菌过滤网时被净化杀菌,使室内得到新鲜无菌的空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下列优点:1)合理利用嵌入式空调器的空间,使嵌入式空调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了更大的效用;2)有组织的进风,空气流动通畅,通风换气效果佳;3)进风无须管道,采用离心式进风机,不占用额外空间,不会因室内通风管而增加吊顶;4)对进风进行过滤,保证新风品质;5)噪音小,能耗小,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送新风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导风圈与电控盒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送新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进风管,2为电机,2.1为装配孔,3为杀菌过滤网,4为送风风机,5为导风圈,6为电控盒盖,7为风扇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68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