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式氧化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6569.0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7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蔡树锋;孙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31/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总有机碳的氧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目前,卫生防疫和水质监测部门越来越重视水中有机物的污染情况,其中总有机碳(以下简称TOC)的检测必不可少,各种类型的TOC监测仪在这些部门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现如今TOC监测仪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有燃烧氧化法、电导法、气相色谱法等,而采用的燃烧氧化法只需一次性转化,流程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TOC测定采用的燃烧氧化法,能将水样中有机物全部氧化,可以很直接地用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其采用的干式氧化法要求催化剂处在恒定的高温环境下将水样充分燃烧氧化,并且要求转换彻底、气密性高,然而由于此项技术方案尚处于发展阶段,市面上出现的干式氧化反应器体积庞大,气密性不佳,而气密性不佳则会造成TOC测量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传统干式氧化反应器的气密性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密性良好的干式氧化反应器,以保证充分氧化时燃烧得到的CO2全部来自样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干式氧化反应器包括进样单元、燃烧单元和洗涤单元,进样单元包括一进气孔、一滑块、一滑块底座和一驱动装置;进气孔设于燃烧管进口附近;滑块上穿设有一注入孔;燃烧管进口处周边设有与滑块抵接的气密性部件;滑块由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滑动于两个限位,在滑块的一限位注入孔位于燃烧管进口且与其连通,在另一限位滑块的其它底面密封位于燃烧管的进口。这样,当进样时,驱动装置驱动滑块,使注入孔位于燃烧管进口并与其连通,燃烧管进口的周边与滑块抵接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当不进样时,驱动装置驱动滑块,使滑块的其它底面密封位于燃烧管的进口,同样保证反应器的气密性。
进一步地,在滑块底座上设有滑槽和至少一滚动螺钉,滑槽与滑块的滑动方向平行,滚动螺钉位于所述滑槽内,紧靠滑块上方,这样,当滑块滑动动时,滚动螺钉相应地沿滑槽滑动固定滑块的高度,进一步保证反应器的气密性。
再进一步地,洗涤装置经由气密接头与所述燃烧管密封管接,也保证了反应器的气密性。
优选地,在加热炉内设有一温度传感器,并将加热炉的温度保持在680°C,同时,燃烧管内由下向上依次填充有一铂金网、石英棉、铂催化剂和陶瓷燃烧棉,石英棉厚度为5mm,铂催化剂厚度为100mm,陶瓷燃烧棉厚度为1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干式氧化反应器很好地解决了气密性的问题,保证了燃烧所得CO2全部来自样品,反应装置整体占据空间不大,温度控制稳定,燃烧管内材料保证了样品的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干式氧化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干式氧化反应器进样单元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干式氧化反应器中燃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进样单元1,燃烧单元2,洗涤单元3,电机4,注入孔5,进气孔6,燃烧管7,加热炉8,出气口9,气密接头10,洗涤器11,温度传感器12,第一安装支架13,第二安装支架14,第三安装支架15,第四安装支架16,滚动螺钉17,滑块18,齿轮19,驱动装置20,光电感应器21,齿条22,第一密封胶圈23,第二密封胶圈24,滑块底座25,滑槽26,铂金网27,石英棉28,铂催化剂29,陶瓷燃烧棉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干式氧化反应器,如图1-3所述,反应器包括进样单元1、燃烧单元2和洗涤单元3。其中,进样单元1包括注入孔6、滑块18、滑块底座25和驱动装置20,驱动装置20中包括电机4、光电感应器21、齿轮19和齿条22;燃烧单元2包括燃烧管7、加热炉8和温度传感器12;洗涤单元3包括气密接头10、洗涤器11和出气口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65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送带用胶料及其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脉动培养细菌纤维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