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态镁渣余热利用的移动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5078.4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3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威;李顺;李强生;佟欣;回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7D13/00;F23L15/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态镁渣 余热 利用 移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镁冶炼资源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态镁渣余热利用的移动床。
背景技术
我国金属镁的制备方法以硅热法(即皮江法)为主。皮江法工艺过程分成煅烧白云石、制备原料、还原和精炼四个阶段。生产过程中白云石首先在回转窑或立窑中被煅烧成煅白,然后经研磨与硅铁粉和萤石粉混合制成含镁球团,将镁球团送入还原炉内,在真空条件下还原成粗镁,经过熔剂精炼、铸锭和表面处理,产出金属镁锭。皮江法中镁还原属于间歇式生产方式,主要发生在镁还原炉中,镁还原炉生产周期约为10小时,分三个阶段实施:一是物料预热期,此阶段主要是预热物料,排除其中的水分与二氧化碳;二是低真空加热期,在低真空条件下加热物料;三是高真空加热期,炉内真空度保持13.3~133.3 Pa,温度保持1200 ℃左右,还原制得的镁蒸汽在外部水箱冷却的作用下,冷凝在250 ℃钢套上。在镁还原过程中伴随产生一种工艺废料—镁渣,每生产1 t 粗镁,同时会产生6~10 t 镁渣,其主要成分为CaO。
热态镁渣伴随镁还原过程中产生,其出炉温度较高,一般在1000℃左右。因其主成分为CaO,为保证其后续资源化应用,热态镁渣不宜水冷,生产中常将热态镁渣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现在针对镁渣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资源化方面,诸如:应用冷却后的镁渣制作水泥及建筑用砖等;在镁渣余热回收方面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应用余热锅炉生产蒸汽方面。
众所周知,余热利用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余热回收,即结合生产工艺,利用余热直接加热物料,此种余热利用仅需通过一次热能转换;二是间接余热回收,即利用余热生产蒸汽或加热导热油,然后再利用热蒸汽或热导油加热其他物体,此种余热利用需通过两次热能转换。就热回收效率而言,直接余热回收高于间接余热回收。可见,现有镁渣余热利用效率不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态镁渣余热利用的移动床,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倡议,充分、高效地利用热态炉渣的高温热能,达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态镁渣余热利用的移动床,包括壳体、保温衬和换热管,壳体内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换热管,换热管两端分别置于壳体外,换热管的一端为冷球入口,另一端为热球出口,壳体内设保温衬,壳体与换热管之间为热态镁渣通道,热态镁渣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保温盖板。
所述热态镁渣通道与风机出口相连通。
所述换热管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碳化硅管,管壁上开设透热孔,换热管的一端设有热风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合镁冶炼工艺,充分利用热态镁渣的余热加热镁还原炉的入炉镁球团,既回收镁渣余热,又使还原炉的生产周期缩短到9小时。2)能充分、高效地利用热态炉渣的高温热能,达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该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切实可行、生产可靠,极大程度地践行了国家的“节能减排”的倡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热态镁渣余热利用的移动床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热态镁渣余热利用工艺图。
其中:1-壳体 2-保温衬 3-换热管 4-冷球入口 5-热球出口 6-热态镁渣通道 7-保温盖板 8-热渣入口 9-热渣出口 10-风机出口 11-透热孔 12-热风出口 13-镁球团 14-热渣料 15-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热态镁渣余热利用的移动床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壳体1、保温衬2和换热管3,壳体1内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换热管3,换热管3两端分别置于壳体1外,换热管3的一端为冷球入口4,另一端为热球出口5,壳体1内设保温衬2,壳体1与换热管3之间为热态镁渣通道6,热态镁渣通道6的两端分别设有保温盖板7,热态镁渣通道6的一侧为热渣入口8,另一侧为热渣出口9。为加快热态镁渣余热利用,热态镁渣通道6与风机出口10相连通,风机15向热态镁渣通道6吹冷风对热态镁渣进行冷却。冷空气经风机出口10进入热态镁渣通道6内流经热渣料14,吸收热渣料5热量,经换热管3上的透热孔11进入换热管3内部加热镁球团13后,经热风出口12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50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合金电炉烟气余热锅炉
- 下一篇:带炉管快冷风机的管式热处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