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息影像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4858.7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4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滟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滟滪 |
主分类号: | G03B35/18 | 分类号: | G03B35/18;G03B2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0027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息 影像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影像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立体效果的全息影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全息投影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目前的立体投影是通过光的偏振原理来实现的,即采用两台投影机同步放映图像,将两台投影机前的偏光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让产生的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而偏振光投射到专用的投影幕上再反射到观众位置时偏振光方向须不改变,观众通过偏光眼镜每只眼睛只能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像,从而在视觉神经系统中产生立体感觉,但此方法对屏幕的偏振性要求很高。而另一种应用较广的激光立体全息投影技术则对环境要求高。以上这些技术都具有一定的缺陷。
专利申请号为“200920050133.4”、专利名称为“全息投影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全息投影装置,它包括可透光的底屏幕、投影仪,底屏幕上方安装的可透光的投影屏幕,底屏幕与投影屏幕成镜面成像结构,投影仪位于底屏幕的下方。通过投影仪将不同 的图像投影于底屏幕上,底屏幕上的图像再倒映于投影屏幕上,而由于屏幕是透光的,所以观看者看来,各投影屏幕所围的空间内可以形成立体的图像。但因投影屏幕为倒金字塔形状,形成的图像与真实图像有一定的差距,影响立体效果,且投影仪、外部控制机构与显示装置不相连,需要单独安装固定,从而增加了工作量,也占用了较大的空间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全息影像显示装置,它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全息投影,而且效果比较好,真实感更强,观看者不需要借助任何装置即可观看,不受任何限制,设备简单,易固定安装,可广泛用于各种场合。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包括:顶屏幕,其位于所述全息影像显示装置的上侧;信号源,其与所述顶屏幕通讯连接;投影屏幕,其设置在所述顶屏幕的正下方,且所述投影屏幕包括四块彼此组合成金字塔形状的子投影屏幕。
优选的,所述顶屏幕包括边框和位于边框中间的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信号源为计算机主机,其设置在所述全息影像显示装置的下侧,作为所述全息影像显示装置的底座。
优选的,所述计算机主机与所述顶屏幕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全息影像显示装置的下侧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具有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信号源为计算机主机,且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斜板,斜板上放置所述计算机主机的输入和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顶屏幕的成像区域与投影屏幕对应。
优选的,所述顶屏幕和所述底座均为长方体,它们的四个角之间通过四根立柱连接,各立柱内设置有连接信号源、顶屏幕和投影屏幕的电源线和数据线。
优选的,所述信号源为立体显示的视频信号。
本实用新型通过信号源发出信号,图像显示在顶屏幕的显示屏上,显示屏上的图像再倒映于投影屏幕上,便可以形成立体图像。与倒金字塔状的投影屏幕相比,金字塔状的投影屏幕使得图像立体感更真实,符合人们的观看习惯,而信号源与图像显示装置相连,使得整个装置结构更简单,易于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原理简单、结构也比较简单,具有立体效果的全息影像显示装置,包括:顶屏幕1,其位于所述全息影像显示装置的上侧;信号源2,其与所述顶屏幕通讯连接;投影屏幕3,其设置在所述顶屏幕的正下方,且所述投影屏幕包括四块彼此组合成金 字塔形状的子投影屏幕。
所述顶屏幕1包括边框和位于边框中间的显示屏,所述顶屏幕1的成像区域与投影屏幕3对应。
所述信号源2为计算机主机,其设置在所述全息影像显示装置的下侧,作为所述全息影像显示装置的底座,所述底座可为正方体、长方体及其他多面体结构。
所述计算机主机与所述顶屏幕1之间通过电源线、数据线连接。
所述信号源2为计算机主机的输入和控制装置如平板电脑或其他立体显示的视频信号等,且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斜板4,斜板4的角度设计为可调的,只要符合人们的观看习惯即可,所述计算机主机的输入和控制装置等信号发出装置放置在所述斜板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滟滪,未经陈滟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48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输电机防扭矩过大保护装置
- 下一篇:负离子香熏加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