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4296.6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9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磊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韩富强 |
地址: | 250011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道窑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利用辊道窑烧制陶瓷或玻璃制品时,需要坯料放置在输送辊带上,先经过燃气窑室,进行烧制,烧制好的成品经过冷却带时逐渐降温。这一过程有大量热量白白散失,十分浪费。
2009年4月29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201229117Y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道窑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利用辊道窑余热制造过热蒸汽,过热蒸汽可以用来发电,冬季也可以用来供暖。但是用来发电的话,配套投资大;用来供暖的话,每年只有三个月供暖期可以回收利用余热,回收热量有限。
2011年5月11日公告的、公告号为CN101598502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窑炉余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利用辊道窑余热制造干热空气,用于喷雾干燥塔,采用这种余热回收利用方式,辊道窑必须与喷雾干燥塔配套使用,用户大多用不到喷雾干燥设备,适用范围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全年回收利用余热的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辊道窑窑室和冷却带,二者顺次衔接,其内设有输送辊带,其中辊道窑窑室内设有多个燃气喷嘴,每个燃气喷嘴均与燃气进料管、助燃空气进料管相通,冷却带包括外壳、保温层和内壁,其特征在于:保温层和内壁之间设有空气预热风道,该空气预热风道一端与大气相通,其另一端与一个风机的入口相通,该风机的出口与所述助燃空气进料管相通。
如此设计,助燃空气先经过预热再与燃气混合,燃烧充分,从冷却带回收的热量,又间接回到了燃气窑室,更加节能,因余热自产自消,不必依赖配套设施,并可长年回收利用余热,节能明显。
作为优化,所述助燃空气进料管末端还设有助燃空气进料支管,该助燃空气进料支管上设有进气阀。如此设计,点火初期,打开进气阀,风机通过助燃空气进气支路,直接吸气,风阻小,进气量大,便于尽快提高窑温,当窑温正常后,逐渐关闭进气阀,风机通过空气预热风道吸气,便于回收利用余热。
作为优化,所述空气预热风道内设有多条纵向换热翅板。如此设计,换热效果好。
作为优化,所述进气阀为蝶阀。如此设计,结构简单。
作为优化,燃气进料管设置在空气预热风道内。如此设计,燃气也可以受到预热,燃烧充分,余热回收效果好。
作为优化,燃气进料管设置在冷却带中,位于保温层和内壁之间,并与空气预热风道伴行。如此设计,燃气也可以受到预热,燃烧充分,余热回收效果好。
本新型高效节能辊道通过增加助燃空气预热装置,一方面回收利用成品余热,节能环保;另一方面加强了冷却带的冷却效果,可以适当缩短辊道窑的长度,节省占地空间,适合广大陶瓷、玻璃厂商使用,是现有辊道窑理想的升级换代产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实施方式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实施方式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实施方式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辊道窑窑室、2为冷却带、3为输送辊带、4为燃气喷嘴、5为燃气进料管、6为助燃空气进料管、7为外壳、8为保温层、9为内壁、10为空气预热风道、11为风机、12为助燃空气进料支管、13为进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辊道窑窑室1和冷却带2,二者顺次衔接,其内设有输送辊带3,其中辊道窑窑室1内设有多个燃气喷嘴4,每个燃气喷嘴4均与燃气进料管5、助燃空气进料管6相通,冷却带2包括外壳7、保温层8和内壁9。保温层8和内壁9之间为空气预热风道10,该空气预热风道10一端与大气相通,其另一端与一个风机11的入口相通,该风机11的出口与所述助燃空气进料管6相通。
所述助燃空气进料管6末端还设有助燃空气进料支管12,该助燃空气进料支管12上设有进气阀13。所述空气预热风道10内设有多条纵向换热翅板(图中未示出)。
实施方式二:如图2所示:所述进气阀13为蝶阀。燃气进料管5设置在空气预热风道10内,其余结构和部件如实施方式一所示。
实施方式三:如图3所示,燃气进料管5设置在冷却带2中,位于保温层8和内壁9之间,并与空气预热风道10伴行,其余结构和部件如实施方式二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磊,未经石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42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塑料薄膜的摩擦清洗机
- 下一篇:一种转运清洁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