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的多功能门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93220.1 | 申请日: | 2012-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8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 发明(设计)人: | 林昌江;黄玉军;李堆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依时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多功能 门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超薄的多功能门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也开始进入到人们的生活,门禁机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门禁机工作原理: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当感应卡放在门禁机读卡范围内,门禁机读取卡片信息,对卡片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如果符合预先设置的通行条件,门禁机将发出解锁开门指令,允许通过。如果不符合通行条件,门禁机不发出解锁开门指令,不允许通行。当遇到非法入侵等情况,门禁机会自动报警。
现有的基于感应卡的出入口控制和管理的门禁机只有开关门的作用,功能较为单一,而且现有的门禁机结构笨重、不够美观、安装不够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齐全的超薄的多功能门禁装置。
一种超薄的多功能门禁装置,包括外壳,以及主控制器、电源电路、电锁电路和输入输出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电锁电路、输入输出电路分别与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包括CPU、实时时钟芯片和存储器,所述输入输出电路包括读写感应卡的读头电路,所述读头电路与主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输入输出电路还包括输入按键,所述输入按键与主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输入按键包括门铃按键、布防/撤防按键,以及输入信息的数字、符号按键。
其中,所述多功能门禁装置还包括显示主控制器处理结果的LCD显示屏, LCD显示屏与主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多功能门禁装置还包括与外部主机和/或外接门禁读卡器连接的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与主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主控制器和通信接口之间设有防止雷击浪涌的雷击保护电路。
其中,所述多功能门禁装置还包括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与主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报警电路包括双色LED指示灯和蜂鸣器。
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底壳、中壳和按键盖板,所述底壳和中壳固定连接形成一个中空的壳体,所述按键盖板可拆卸盖于中壳上;所述中壳和底壳相应位置设有多个固定多功能门禁装置的安装孔,当按键盖板盖于中壳上时,按键盖板完全盖住安装孔。
其中,所述多功能门禁装置还设有光敏电阻器,所述光敏电阻器与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底壳与光敏电阻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防撬检测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门禁装置在主控制器中设有实时时钟芯片和存储器,除了能实现门禁系统功能外,还实现了考勤机的功能,而且采用集成式芯片设计节省了空间,减少了门禁装置的体积;2、该多功能门禁装置操作简单、安装较为方便;3、防撬检测孔能够在门禁装置被撬开时让光透过,光敏电阻器接收到光源后将信息反馈给主控制器,从而启动报警电路达到报警功能;4、该多功能门禁装置在没有后台提供软、硬件系统和设备的情况下也可以独立使用,完成门禁控制和考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门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打开按键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门禁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主控制器; 20—电源电路;
30—电锁电路; 40—输入输出电路;
50—通信接口; 60—报警电路;
75—防撬检测孔; 42—输入按键;
43—LCD显示屏; 61—LED指示灯;
62—蜂鸣器; 70—外壳;
71—底壳; 72—中壳;
73—按键盖板; 74—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4,一种超薄的多功能门禁装置,包括外壳70,以及主控制器10、电源电路20、电锁电路30和输入输出电路40,所述电源电路20、电锁电路30、输入输出电路40分别与主控制器10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0包括CPU、实时时钟芯片和存储器,所述输入输出电路40包括读写感应卡的读头电路,所述读头电路与主控制器10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依时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依时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32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