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零拉力拖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2974.5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3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加;王维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维加;王维毅;刘贵生 |
主分类号: | B62D53/00 | 分类号: | B62D53/00;B62D5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刘瑜冬 |
地址: | 10261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力 拖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运输人及货物的零拉力拖车。
背景技术
拖车是以人力、畜力或者电力等能源的牵引车作为驱动,运送人员或货物的运输工具。拖车是风景区、大型游乐场所、公园、封闭社区、度假村、步行街、大学校园、机场、港口、码头等旅游观光、工作场所的重要代步及货物运输工具。
传统多节电动拖挂列车由牵引车和无动力拖车组成,牵引车采用电池作为能源,由牵引车带动拖车行驶,完成运输人员、货物的任务。但是由于受到牵引车输出动力和所携带电瓶容量的限制,拖挂列车运行的时间和运载重量受到极大制约,当电力不足时就要及时充电,一旦人员或者货物重量超过负载限制,电瓶电量耗费极快,很容易半路“抛锚”,失去运输工具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拖车由牵引车动力带动,动能有限,运行时间短,运载货物能力不足等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零拉力拖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零拉力拖车,包括至少一个拖车车体,车体安装有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优点是: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根据信号执行已设置的程序,对拖车的行动发出指令。
所述的拖车,传感器为拉力传感器。其优点是:拉力传感器可将牵引车与拖车之间的拉力通过信号的方式反馈至控制器。
所述的拖车,拉力传感器安装在拖车牵引杆中。其优点是:牵引杆为拖车的连接的部件,传感器安装在牵引杆中可以更准确地反应出两车之间的拉力。
所述的拖车,车体上安装有电动机,通过链条或传动齿轮与拖车传动轴连接。其优点是:电动机可通过链条或传动齿轮为拖车提供动力,拖车不需要通过牵引车的拉力运行。
所述的拖车,车体上安装有电源,电动机与传感器通过控制器连接电源。其优点是:控制器控制电源向发动机供电,并通过控制电源的输出和电流方向,控制拖车的前进、后退及刹车。
所述的拖车,电源、控制器、电动机均安装在拖车底部。其优点是:增加拖车装载空间,便于拖车座椅、车架的安装以及货物的装卸。
所述的拖车,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微程序控制器。其优点是:安装使用方便灵活、减少接线,节省安装空间,还可以进行扩展,并能够通过接收传感器发出信号执行已设定的程序。
所述的拖车,拖车间采用支架挂钩铰接的连接方式。其优点是:这种方式方便牵引车的转向,拖车之间易于挂接,脱离,并能防止拖车之间发生碰撞。
所述的拖车,拖车控制器通过信号总线与前车和后车连接。其优点是:牵引车和拖车,拖车和拖车之间控制器通过信号总线连接。牵引车或前车通过信号总线可以同时对后面的拖车的工作状态进行采集和管理,并将前车的转向、加减速、刹车等信号传给后面拖车的控制器,提高整个拖挂列车的运行和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1、牵引车;2、拖车;3、控制器; 4、电源;5、传感器;6 、电动机; 7、牵引杆; 8、信号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详细解释说明,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拖车示意图,包括一个无动力牵引车和两个拖车车体2,牵引车1只负责导向,拖车间采用支架挂钩铰接的方式连接,车体安装有拉力传感器5和控制器3,控制器采用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拉力传感器安装在拖车牵引杆7中。电源4、控制器和电动机6均安装在拖车底部,电动机通过传动齿轮与拖车传动轴连接,传感器与电动机通过控制器连接电源。拖车之间的控制器用信号总线8相连接。
需要前进时,不需要牵引车给予拖车动力,只要给拉力传感器一个拉力信号,传感器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事先存储好的程序和驱动电路,驱动电动机带动拖车前进,并抵消拉力,使拉力趋于零,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当前车减速时,传感器会向控制器发送负拉力信号,控制器会通过驱动电路减少电源向电动机的供电,使拖车减速,保证与牵引车与拖车的拉力接近于零。当需要刹车时,控制器产生刹车操作,拖车采用机械刹车和电子刹车,确保牵引车或前车与拖车拉力趋近零。信号总线将整个拖挂列车连接在一起形成信号共享和同一管理的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维加;王维毅;刘贵生,未经王维加;王维毅;刘贵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29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