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信终端自适应负载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2421.X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5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广;李少辉;付怀珍;吴海斌;杨震威;慕瑞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终端 自适应 负载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适应负载电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终端自适应负载电路。
背景技术
传输线有其特征阻抗,假如信号在传输线上传输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当传输线上某处不匹配(阻抗突变)时,则会产生传输线效应,其传输信号将发生畸变或者衰减。表现为:信号通过就会发生反射,反射对原信号造成干扰,严重时就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破坏终端通信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自适应负载电路,它具有良好的抑制干扰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信终端自适应负载电路, 它包括与通信线路连接的整流桥PD1,整流桥PD1的负输出端接地,整流桥PD1的正输出端分别与固定负载电路和自适应调整的负载电路连接,自适应调整的负载电路与自适应负载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固定负载电路包括电解电容EL,电解电容EL的正极与整流桥PD1的正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EL的负极与电阻RL1连接,电阻RL1接地。
所述自适应调整的负载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3的一端与MOS管Q1的源极连接在一起并连接在整流桥PD1的正输出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MOS管Q1的栅极、电阻R4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级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与自适应负载控制电路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在电容C1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L2。
所述自适应负载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1的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并连接在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1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这种固定负载电路和自适应负载电路相组合的电路,保证线路在非通信状态时通过固定负载电路,终端接口阻抗和线路阻抗相匹配,通信状态时,通过自适应负载控制电路打开自适应负载,自适应负载电路根据线路上电压的变化调整MOS管Q1的导通深度,实现负载的自适应,保证了通信终端通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通信终端自适应负载电路, 它包括与通信线路连接的整流桥PD1,整流桥PD1的负输出端接地,整流桥PD1的正输出端分别与固定负载电路和自适应调整的负载电路连接,自适应调整的负载电路与自适应负载控制电路连接。
整流桥PD1的作用就是能够通过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的特性将电平在零点上下浮动的交流电转换为单向的直流电,将极性不确定的两个线路转换成极性确定的两个线路,用与和后级负载电路相连接。
固定负载电路包括电解电容EL和电阻RL1,当通信终端对上不做通信时,固定负载挂载在线路上,用于与线路阻抗的匹配,根据通信线路所用通信线,可以改变电解电容EL和电阻RL1,以匹配电路阻抗,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自适应负载电路由电阻R3,电阻R4,MOS管Q1,电容C1,功率电阻RL2组成,自适应负载电路根据线路上电压的变化调整MOS管Q1的导通深度,实现负载的自适应。线路电压的变化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本身线路供电电压变化,另一种是线路长度变化,自适应负载电路只识别电压的变化,不区分变化的原因;当在终端的整流桥后测试的通信线路电压是48V时,MOS管Q1打开,MOS管Q1的D级输出电压为9.5V,此电压除以负载电路RL2,就是负载电流I1,当通信线路变长或者线路挂载增加以后,终端的整流桥后测试的通信线路电压是30V时,MOS管Q1打开,MOS管Q1的D级输出电压为5.3V,此电压除以负载电阻RL2,负载电流为I2,通过负载电流的变化就可以改变终端对线路发送信号的大小,从而尽可能的减小线路上信号的反射,减小反射信号对原信号的干扰,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
自适应负载控制电路由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2组成;终端根据通信请求,通过来自单片机的控制信号CTR-CPU,打开或者关闭自适应控制电路;当CTR-CPU为逻辑高信号时,三极管Q2导通,从而MOS管Q1导通;当CTR-CPU为逻辑低信号时,三极管Q2截止,MOS管Q1关断,负载RL2不加载在线路上。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24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家居物品定位管理系统
- 下一篇:新型PLB总线的ISA接口IP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