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1745.1 | 申请日: | 201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7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华;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卫华;刘洋 |
主分类号: | B62K21/08 | 分类号: | B62K21/08;B62K2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地址: | 466600 河南省周口市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 车前 减震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在摩托车前部的减震器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前轮减震采用的是直筒式前减震,申请号为200920166593.3的中国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其具有一个前叉管,前叉管为S型,分上中下三段,在前叉管中段的上部设置有支耳,在前叉管下段的下端部铰接设置有U型减震摇臂,U型减震摇臂的一端与前叉管铰接,另一端用于安装在前车轮的轮轴上,支耳与U型减震摇臂的中间部位之间设置有减震器,减震器的上端铰接设置在支耳上,减震器的下端同于设置在U型减震摇臂中间的内凹底部的筒状销座与U型减震摇臂铰接配合。该发明创造的减震摇臂为U型的,具有一个较平的底部,其筒状销座就设置在该底部上,筒状销座与U型减震摇臂的两侧之间没有联系,当U型减震摇臂的两端受力时,U型减震摇臂会变形,当减震器压缩到底后,如果U型减震摇臂进一步受力就会造成U型减震摇臂的变形,由于U型减震摇臂的两侧之间没有支撑,使得U型减震摇臂的抗变形能力下降,U型减震摇臂容易发生断裂,造成摩托车的防撞性能低、承载量小、安全性差。
另外,该发明创造的前叉管的下段与中段之间的夹角较小,致使前叉管的刚度降低,容易产生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为U型减震摇臂的抗变形能力低,U型减震摇臂容易发生断裂,而造成的摩托车的防撞性能低、承载量小、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结构,包括S型的前叉管,前叉管的下端部铰接设置有减震摇臂,前叉管中段的上部设置的支耳与减震摇臂的中间部位之间设置有减震器,所述的减震摇臂为V型,减震摇臂的V型结构的内凹的底部具有用于与减震器铰接的筒状销座,筒状销座的外圆柱面与减震摇臂的V型结构的两侧之间均具有过渡加强筋。
所述的前叉管的下段与竖直直线之间具有夹角,前叉管远离减震器偏斜。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摇臂为V型,并且,减震摇臂的V型结构的内凹的底部设置有筒状销座,筒状销座的外圆柱面与减震摇臂的V型结构的两侧之间均具有过渡加强筋,销座与加强筋的存在将减震摇臂的两侧连在了一起,增加了整个减震摇臂的刚度,增强了减震摇臂的抗冲击能力,减震摇臂不易变形断裂,从而增强了摩托车的防撞性,增大了摩托车的承载量、提高了摩托车的安全性能。
前叉管的下段与竖直直线之间具有夹角,前叉管远离减震器偏斜,这样前叉管的中段与下段之间的夹角相对于现有技术要大,使得前叉管的刚度增强,提高了前叉管的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减震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减震摇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结构的实施例,在图1~4中,其前叉管1为S型的,具有三段,上段、中段和下段,前叉管1的下端部铰接设置有减震摇臂4,减震摇臂4的一端与前叉管1铰接,减震摇臂4的另一端用于转动装配在车轮的轮轴上。前叉管1中段的上部设置的支耳2,支耳2上设置有销孔。减震摇臂4为V型的,减震摇臂4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筒状销座5,筒状销座5处在减震摇臂4的V型结构的内凹的底部。筒状销座5的外圆柱面与减震摇臂的V型结构的两侧之间均具有过渡加强筋6。支耳2与减震摇臂4的中间部位之间设置有减震器3,减震器3的上端通过支耳2上的销孔与支耳2铰接,减震器的下端通过筒状销座5与减震摇臂4铰接。
前叉管1的下段与竖直直线之间具有夹角,前叉管1远离减震器3偏斜。
销座与加强筋将减震摇臂的两侧连在了一起,使得减震摇臂的整体性能较好,不容易发生变形,能很好的承受来自车轮的压力。
同样前叉管向远离减震器3的方向偏斜,使得前叉管的刚度较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卫华;刘洋,未经李卫华;刘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17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面板的内置高电平产生电路
- 下一篇:一种手动变速器的离合器操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