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架单元钢轨角度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1346.5 | 申请日: | 201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8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王安升;章远方;万鹏;孙世豪;张戈;王玲;耿冬梅;纪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铁五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9/02 | 分类号: | E01B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26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架 单元 钢轨 角度 夹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施工排架,尤其涉及一种排架单元钢轨角度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组合式排架法施工在铁路施工中已经成熟使用。
现有技术中的轨道排架,通过多个纵向间隔设置的托梁与轨道连接,支撑轨道,托梁上安装轨道的两根钢轨的位置的底面都是平面。
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由于托梁上安装轨道的两根钢轨的位置的底面都是平面,而实际要求中,轨道底面需形成向内侧倾斜的形状(轨底坡度),轨底坡度增加了轮轨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接触应力和由此产生的塑性变形,减少轮对在钢轨上运行时形成的蛇形及摆动,这样,当钢轨与轨枕安装时,需进行二次调整,降低了施工质量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质量和效率高的排架单元钢轨角度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排架单元钢轨角度夹持装置,包括多个纵向间隔设置的托梁,轨道设于所述托梁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所述托梁上安装轨道的两根钢轨的位置的底面分别设有1∶40斜度的向内倾斜的面,该面与所述钢轨的底面接触。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架单元钢轨角度夹持装置,由于托梁上安装轨道的两根钢轨的位置的底面分别设有1∶40斜度的向内倾斜的面,该面与所述钢轨的底面接触,使钢轨放置在这个面上即使轨道底面形成向内侧倾斜的形状(轨底坡度),最大限度的使轨底坡度与轨枕一致,减少二次调整的工作量、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架单元钢轨角度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托梁,2、钢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排架单元钢轨角度夹持装置,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
包括多个纵向间隔设置的托梁,轨道设于所述托梁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所述托梁上安装轨道的两根钢轨的位置的底面分别设有1∶40斜度的向内倾斜的面,该面与所述钢轨的底面接触。
所述托梁为单托梁。
所述轨道路基为双块式无砟轨道路基。
本实用新型中,在轨道排架托梁上安装钢轨的位置的下侧,应用机械加工技术,使其形成两个具有1∶40斜度的面,两个面沿托梁中心对称布置,使钢轨放置在这个面上即使轨道底面形成向内侧倾斜的形状(轨底坡度),轨底坡度增加了轮轨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接触应力和由此产生的塑性变形,减少轮对在钢轨上运行时形成的蛇形及摆动,最大限度的使轨底坡度与轨枕一致,减少二次调整的工作量、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可以作为无砟轨道组合式排架应用于轨道交通建筑领域(铁路、地铁施工均能涉及),尤其适用于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能够实现在路基、桥梁、隧道内通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铁五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铁五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13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叉路口非机动车辆左转弯系统
- 下一篇:纤维板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