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碳双效脱氮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90720.X | 申请日: | 2012-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7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民;刘义安;闫训成;王永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蒋建民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碳双效脱氮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是对于低碳高氮废水处理后满足COD达标的同时确保废水中的氨氮总氮达标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外水处理技术发展很快,但随着工业进程的加快,废水排放的水质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低碳废水(指有一定碳源由于废水的毒性,对生物影响显著,及由于工艺思路导致废水中碳被无效消耗)日益增多。大量化肥的使用及硝化反硝化与脱磷工艺的矛盾特性,导致废水处理往往COD已经达到国家标准,但其氨氮浓度及总氮浓度依然超标。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工艺,使该工艺与现有的水质特性接口,满足COD达标的同时,确保废水中的氨段总氮达标。
但现有水处理工艺存在的几个矛盾点:
当前水处理基本工艺为A2O工艺(A2O法又称AAO法,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厌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所有污水处理工艺均视作不同废水特性,开发出来的该工艺的变种。比如单一池体完成废水处理的SBR工艺(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的简称:又叫做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或者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强化回流控制的氧化沟及不同沟型,为保证生物量开发的基于此工艺生物膜法。及为保证出水的膜技术工艺。
其显著特点是脱氮与脱磷互相矛盾。对低碳高氮废水,需补充碳源完成增加运行成本。对含有碳源但生物毒性高的废水,无法有效利用其中碳。采用铁碳内电解,增加铁消耗并无法解决堵塞问题,采用芬顿氧化增加药剂量两调PH增加运行费用增大污泥产量。电氧化工艺导致废水大量无效能量消耗。当前中国工业高速发展,废水的低碳高氨氮废水大量存在,目前国家标准只对氨氮进行限制,而对总氮限制较少,因此未来水污染标准一定会对总氮进行严格的要求。充分认识到氨氮、凯氏氮、无机氮、总氮四者者关系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碳双效脱氮污水处理系统。
该技术针对氨氮、总氮、TKN较高的废水的最短程的双效处理工艺。并重点考虑该类废水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碳源浓度较低,通常情况下其碳源不被生物利用或对生物具备毒性,及反硝化碳源不足的情况提出的。
其技术方案基于的构思如下:
低碳废水的特点是碳源低或者不可以被生物利用,一是在需要反硝化阶段通过相对高浓度化技术将废水中的碳源富集起来,满足反硝化的基本条件即高浓度的碳源,高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第二部分是是废水产生污泥中的碳源释放出来,作为补充碳源,三是对生物有毒性的物质富含大量的碳源通过对毒性物质的断链及小分子化是实现,碳源补充。
其次:解决来水中的有机氮TKN及氨氮的快速硝化为前提,硝化之后马上进入高活性污泥龄层进行高碳反硝化。
利用常规工艺完成后置A/O、二次硝化与反硝化后接外置超滤系统实现回用或排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并基于上述构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碳双效脱氮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的粗格栅提升泵站、调节-再生-吸附池、细格栅;还包括:
第一低温催化氧化装置,设有污水输入端、污水输出端,该污水输入端通过污水管线与所述细格栅的污水输出端连通;
静置氧化与活性泥膜层池,设有污水输入端、工艺启动菌种输入端、污水输出端、剩余污泥输出端;该污水输入端通过污水管线与所述第一低温催化氧化装置的污水输出端连通;工艺启动菌种输入端通过加药管线连通有工艺启动菌种产生装置;
污泥储池,设有剩余污泥输入端、剩余污泥输出端,该剩余污泥输入端通过剩余污泥管线与所述静置氧化与活性泥膜层池的剩余污泥输出端连通;该剩余污泥输出端通过剩余污泥管线连通污泥脱水装置;
水解酸化池及A/O池,设有污水输入端、空气输入端、回流污泥输入端、污水输出端;该污水输入端通过污水管线与所述静置氧化与活性泥膜层池的污水输出端连通;该空气输入端通过空气管线连通有鼓风装置;
二沉池,设有污水输入端、回流污泥输出端、污水输出端,该污水输入端通过污水管线与所述水解酸化池及A/O池的污水输出端连接,该回流污泥输出端经回流污泥管线、回流污泥泵连通调节-再生-吸附池的回流污泥输入端、水解酸化池及A/O池的回流污泥输入端;
第二低温催化氧化装置,设有污水输入端、污水输出端;该污水输入端通过污水管线与二沉池的污水输出端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蒋建民,未经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蒋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07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