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直读光谱仪的样品分析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90632.X | 申请日: | 2012-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0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 发明(设计)人: | 许涛;车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 地址: | 0563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直读 光谱仪 样品 分析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析仪器的辅助工具,属于冶金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直读光谱仪的样品分析夹具。
背景技术
直读光谱仪是具有先进水平的分析仪器,广泛用于机械、有色、钢铁等行业,但是随着企业产量的增加,生产节奏的加快,分析样品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光谱仪的使用频率也随之不断上升。通常,分析样品形状多种多样,直读光谱激发台的激发孔径较大且固定不变,因此不能满足样品多样性的需要,特别是小截面样品,比如直径6mm-10mm的小型轴类、圆钢、盘条、焊条、硬线等直径较小试样的分析。若钻取钢屑后,采用湿法分析其化学成分,分析速度较慢;若使用机械工具冷镦或压扁时更是增加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不适用大批样品分析。一般对于直径不大于14mm的金属试样,需要借助于样品分析夹具。
经检索,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申请了一个专利号为201120291196.6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直读光谱仪的分析样品固定工具,该固定工具包括底板和套管,套管与底板上的通孔滑动配合,套管内壁上设有固定样品的胶圈,该装置对不同尺寸的样品,需要配备不同大小的胶圈来固定样品,装置本身的也不能调整,因此其适用范围有所限制。
另外,申请号为98212684.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光电直读光谱仪分析小截面金属试样用夹具,该夹具包括具套、夹具本体、夹爪和对合内螺纹圈,夹具本体的周围均匀分布三个斜圆孔,每个斜圆孔内安装能移动的夹爪,且夹爪外侧的螺纹斜度与斜圆孔的斜度相一致,对合内螺纹圈卡在夹具本体的卡槽内,并且对内螺纹圈内的螺纹与夹爪上的螺纹吻合,夹具套套装在夹具本体上并将分片的对合内螺纹圈卡在一起。该夹具中的夹具本体上设有斜圆孔,对这类非中心孔不容易加工,另外夹爪设有斜圆孔中,而且只能设置三个,这三个夹爪与金属样品接触时是点接触,通过挤压来固定样品,因此很容易出现松动,从而影响分析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种一种用于直读光谱仪的样品分析夹具,该夹具不仅能够自由调整夹口大小、适用范围宽,而且操作方便,精密度高,结果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和科研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直读光谱仪的样品分析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的外壳、外壳内部的盘体、以及穿过外壳和盘体侧壁并可沿外壳径向滑动的两个以上的卡爪,所述外壳和盘体的中心设有通孔,卡爪均匀分布于外壳的侧壁上,卡爪的上方设有驱动卡爪径向滑动的丝盘,所述丝盘位于外壳的上方,并且与外壳卡接,丝盘与盘体转动配合。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限制,所述外壳和盘体的侧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匀分布有三个工字型槽孔,所述卡爪的外形与工字型槽孔配合,并且卡爪长度方向指向外壳的中心。本实用新型在外壳和盘体圆周方向上布设三个工字型槽孔,通过槽孔引导,使卡爪在工字型槽孔内滑动,可以实现卡接不同尺寸的样品,增大使用范围。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限制,所述卡爪的卡接端连接有固定爪,所述固定爪的前端表面为内弧形,并且前端表面内部镶嵌有密封橡胶。本实用新型通过螺丝把固定爪、卡爪和密封橡胶固定,三者可同向、同速运动,由于固定爪表面为弧形,同时使用的密封橡胶的弧形半径相等,当样品被加紧后,密封橡胶可以样品表面紧贴,可以增大之间摩擦力,防止样品滑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及精密度。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限制,所述丝盘的上表面设有螺旋形的平面螺纹,每个卡爪的下表面设有与平面螺纹啮合的螺纹,丝盘的上表面与卡爪下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的丝盘表面的螺旋形平面螺纹与卡扎的螺纹啮合,丝盘通过旋转来驱动卡爪沿工字型槽孔进出,这种螺旋形的平面螺纹可以使卡爪匀速移动,把周向旋转转化为直线移动,而且移动距离容易控制,方法简便,便于维护和推广。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限制,所述丝盘下方设有与之滑动配合的盘体,所述盘体内设有卡槽,卡槽内固定有防止丝盘脱落的卡簧。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限制,所述丝盘和盘体的侧面设有用于插入增力杆的小孔。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增力杆来旋转丝盘,固定盘体,调整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06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