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器的回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8910.8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0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金琼绮;叶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琼绮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65;A61L9/00;A61L101/22;A61L10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输液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的药液输液器,由回气针、输液针、滴管、调节器、静脉穿刺针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软管组成。由于需要由回气针向挂瓶内回补空气才能保持药液下滴,回气针插入瓶塞直接使外界空气以气泡形式经过挂瓶内药液上浮到液面上方。但在医院这个特殊环境里,污染来源多,空气中致病微生物种类多。如2002年第12卷第1期《中国卫生检验杂志》中报道,医院内空气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7.1%;又如2000年第17卷第04期《中国消毒学杂志》中报道,医院内空气细菌总数达1767~4525cfu/m3之多。带细菌的空气通过回气针进入挂瓶内药液,药液成了空气过滤液,空气中的尘埃和细菌全部融入了液体中,患者输入了这受到严重污染的液体往往就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发生交叉感染。针对这一问题,中国专利200510096995“便携式无菌输液器”介绍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打气筒、压力表、储气罐、空气消毒器,打气筒把压力空气注入储气罐内储存,其中间设置了一调压器,储气罐与调压器一端管连接,调压器的另一端与空气消毒器管连接,空气消毒器的内腔放置浸有消毒液的棉球,通过储气罐的压力空气迫使外界空气经过空气消毒器的的棉球再进入挂瓶。这种带储气罐和调压器的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操作麻烦,不易准确掌控空气压力值,因为不合适的高压气体进入挂瓶内,影响输液安全质量,不符合挂瓶内应当是常压的标准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对进入挂瓶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和除尘的输液器的回气装置,使进入患者静脉的药液不受污染。
本实用新型安全医用输液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液器的回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回气装置由塑料软管螺旋盘绕构成,使软管内构成曲径式气流通道,软管的上管口为出气口,与用于插接药液挂瓶的回气针连接,下管口为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进气口,与进气管连接,软管内充入消毒液。
所述螺旋盘绕的软管装入筒体内,所述筒体上下端与上盖和下盖螺纹连接,回气针预埋入与上盖一体注塑成型,进气管预埋入与下盖一体注塑成型。
所述进气管底孔塞入堵头,进气管的孔径小于0.5mm。
所述筒体的壁部开有透明视窗。
所述消毒液为二氧化氯溶液或过氧乙酸水溶液。
本实用新型将外界空气经过消毒液后再进入挂瓶,可以杀灭外界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含有的灰层被消毒液过滤;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软管构成的曲径式气流通道,可延长空气在消毒液中的接触时间,增强对细菌和病毒的杀灭效果;可有效地防止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随药液进入人体。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本实用新型输液器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图2纵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安全医用输液器,包括可与药液挂瓶1连接的输液针、滴管2、调节器3、静脉穿刺针4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软管,本实用新型回气装置的回气针串接一空气消毒器5与外界空气连通。
参照图2、图3,实施例整体外形呈两端分别制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筒状结构,回气装置由塑料软管螺旋盘绕构成,螺旋盘绕的软管54装入筒体53内,筒体53上下端与上盖58和下盖55螺纹连接,以固定缩小长度的软管54,还可防止在运输过程中软管受挤压,具有产品的整体性。软管54的上管口为出气口,与用于插接药液挂瓶的回气针51连接,下管口为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进气口,与进气管57连接。输液时外界空气从进气管57进入,经软管内充入的诸如二氧化氯溶液或过氧乙酸溶液之类的消毒液6,再经过回气针51,到达挂瓶内的药液上方,防止挂瓶内的药液上方产生负压。螺旋盘绕的软管内构成曲径式气流通道,可以在体积较小的情况下成倍延长空气在药液中的接触时间,有利于提高对细菌和病毒的杀灭效果。回气针51预埋入与上盖58一体注塑成型,回气针51的尾端52伸入上盖内与软管54上端套接连通,进气管57预埋入与下盖55一体注塑成型,进气管57伸入下盖内与软管54下端套接连通,结构牢固、紧凑。空气从进气管57进入,进气管的孔径在0.1mm-0.5mm之间,这样,由于孔径较小,其表面张力小于消毒液的表面张力而大于气体的分子,可实现通气不通液。为在未使用状态下防止在剧烈震动时消毒液漏出以及防止损害回气针51,在进气管57的底孔塞入堵头56,在回气针51上套上护罩59,护罩59的内顶面制有向下的堵针,堵针尺寸与回气针51的孔径配合,可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意外原因使消毒液从回气针51针头漏出。使用时拔出堵头56和护罩59即可。为在使用时观察进气情况,在所述筒体53的壁部开有透明视窗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琼绮,未经金琼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89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连接器端子
- 下一篇:用于植物资源普查的围样方带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