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后视镜盲区探测、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8421.2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7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金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豪 |
主分类号: | B60R1/00 | 分类号: | B60R1/00;G01V8/1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雪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后视镜 盲区 探测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构造的技术领域,涉及行车过程中对车辆后视镜盲区是否存在车辆进行探测、报警,辅助驾驶员进行安全变道,确保行车安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变更车道的场景信息获取,目前大多依赖驾驶员对后视镜的观察,由于后视镜存在盲区,这种只依赖于人眼获取场景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的普及及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汽车行车安全,目前对车辆后视镜盲区是否具有车辆的探测和报警已经在众多中高级车辆当中使用,目前普遍使用的是雷达探测和摄像头探测。
相比于雷达探测与摄像头探测,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近红外线探测方式具有灵敏度高、探测距离长、功耗小、是用寿命长、造价低、安装便捷等优势。
而在已知的涉及车辆的信号探测和报警技术的红外线探测有:
中国专利号为CN92210929.X公开了一种“机动车行车安全控制装置”的专利技术文献。这种技术采用车辆前部布置红外发射头和传感头,以及布置在车辆后部红外传感头即驾驶舱的语音发声模块等,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会车车辆抢道警告,超车协调通知。但是该装置要求会车车辆和后方车辆均有此装置,且无法实现对车辆后视镜盲区进行探测。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25034.0公开了一种“车辆盲区探测、报警装置及其探测、报警方法”,该技术采用被动红外探测的方式,在车的前保险杠、车上侧面左右端及车辆左右后尾灯内侧布置被动红外探测头,同时在车内部布置控制单元及报警装置。该技术能同时对车辆A柱盲区、后视镜盲区进行探测,但是该技术由于采用被动红外探测的方式容易受各种热源、太阳光干扰,抗干扰能力弱,同时被动红外穿透力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行车过程中驾驶员进行变道时后视镜存在的盲区的障碍物进行报警的车辆后视镜盲区探测、报警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近红外发射器和近红外接收器,所述近红外接收器与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单元与报警装置相连,所述近红外发射器的发射范围覆盖后视镜的盲区范围,所述近红外接收器带有滤波装置,所述滤波装置过滤后的频率与所述近红外发射器所发射的频率相同,且所述近红外接收器的安装位置与所述近红外发射器相配合,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近红外接收器的信号并控制报警装置的开闭。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后视镜存在的盲区的障碍物进行报警,辅助驾驶员在行程过程中进行安全变道,确保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结构及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近红外发射器1和近红外接收器2,所述近红外接收器2与控制单元3相连,所述控制单元3与报警装置4相连,所述近红外发射器1的发射范围覆盖后视镜的盲区范围,所述近红外接收器2带有滤波装置,所述滤波装置过滤后的频率与所述近红外发射器1所发射的频率相同,且所述近红外接收器2的安装位置与所述近红外发射器1相配合,所述控制单元3接收所述近红外接收器2的信号并控制报警装置4的开闭。
所述近红外接收器2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解调成电信号并送入控制单元3。
所述控制单元3在收到电信号后触动报警装置4报警。
所述近红外发射器1、近红外接收器2、控制单元3与报警装置4与车辆运行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滤波装置为设于近红外接收器2的镜头镀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主动红外探测方式,所述报警装置4的报警方式包括声光报警,安装时,近红外发射器1、近红外接收器2为一个统一整体,安置在车辆左右后视镜下方,控制单元3可安置在车辆内部任何能接通电源位置,为了美观度,一般安置在左右前车门内部,报警装置4安置在车辆内部的两侧A柱上。近红外发射器1和近红外接收器2的角度可以由驾驶员自己进行调整已达到最佳效果。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豪,未经金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84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临床输液无菌自动配药工作台
- 下一篇:单点登录方法、设备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