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接触器可动接触子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7326.0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6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梁明煜;刘琴;林鹏东;黄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士林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接触器 接触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接触器可动接触子改良结构,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银接点电磁接触器可动接触子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电磁接触器,指利用线圈流过长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因是可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和可频繁的接通与大电流控制电路的装置,所以经常运用于电动机,也可用作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机和各种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并作为远距离控制装置。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电磁接触器,也作为银接点电磁接触器,其主要是以钨银合金作为接触器的接触子。现有的银接点电磁接触器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主要包括:一基座1,,该基座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固定接触子2,;一跳脱连杆3,,该跳脱连杆3,设置于基座1,上;若干呈杆状的可动接触子4,,且所述若干可动接触子4,互相平行,并与跳脱连杆3,互相垂直设置于跳脱连杆3,的顶面。
上述固定接触子2,上分别设置有一固定接点5,;而可动接触子4,两端的底面分别设置有若干与固定接点5,相互应该的可动接触点6,。当电磁接触器呈通路状态时,跳脱连杆3,下降到可供可动接触点6,与固定接点5,相互接触的高度位置,使得固定接点5,与可动接触点6,相互对准接触,可供电流通过。
当电磁接触器呈短路状态时,跳脱连杆3,受电磁线圈驱动,而带动可动接触子4,向上升起,使得可动接触点6,与固定接点5,脱离,成为短路状态。
如图2及图3所示,现有的银接点电磁接触器的跳脱连杆3,的顶端设有若干供可动接触子4,安装的安装座7,,且利用若干个呈矩形框体的扣件8,,配合若干个板弹簧9,,将可动接触子4,向下压紧,从而定位于安装座7,的顶端。
然而现有的电磁接触器所使用的跳脱连杆3,顶端的安装座7,的顶面与可动接触子4,接触的表面呈平面状,因此可动接触子4,是完全依靠扣件8,及板弹簧9,加以定位,因此使得可动接触子4,安装在跳脱连杆3,的顶面之后,仍会非常容易产生晃动歪曲的情况。
由于电磁接触器的跳脱连杆3,的动作速度非常快,因此使得该若干可动接触子4,与固定接触子2,碰撞时产生的阻击力,也会造成可动接触子4,歪曲的情况。
当可动接触子4,歪曲以后,将会使得可动接触子4,上的可动接触点6,与固定接点5,的相对位置产生偏移,因此在可动接触子4,与固定接触子2,接合时,可动接触子4,上的可动接触点6,将会以偏心状态与固定接点5,碰撞接触,如此将会造成该可动接触点6,或固定接点5,过度的损耗,而影响到电磁接触器的寿命。
由此,本发明人考虑对现有的电磁接触器可动接触子结构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接触器可动接触子改良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电磁接触器可动接触子改良结构,包括:基座、跳脱连杆、若干固定接触子及若干可动接触子,所述跳动连杆顶端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可动接触子卡合于定位槽内。
进一步,跳脱连接杆安装于基座。
进一步,所述固定接触子设于基座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士林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士林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73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继电器
- 下一篇:一种固封式高压真空断路器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