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超高频无源RFID的厂区车辆和人员考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7244.6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6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徐健;李云飞;陈良;王有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捷奥瑞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1/10 | 分类号: | G07C1/10;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超高频 无源 rfid 厂区 车辆 人员 考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考勤系统,特别涉及基于超高频无源RFID的厂区车辆和人员考勤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传统的工厂人员考勤采用手动方式,效率低下,准确度差。即便有些工厂采用考勤机,但考勤机大多采用离线方式,无法对考勤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此外,工厂的两大类考勤对象为人员和车辆,但现有的人员考勤和车辆考勤是分离的,加大了基础设备的投入以及管理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超高频无源RFID的厂区车辆和人员考勤系统,该系统利用超高频无源RFID,无需布线,实时联网,实时记录人员及车辆出入信息,实现了厂区车辆考勤和人员考勤的一体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超高频无源RFID的厂区车辆和人员考勤系统,包括一由就地控制器和以太网接口组成的ARM就地控制模块,所述ARM就地控制模块通过无线的方式与一服务器模块连接,并用RS232总线与一超高频RFID识别模块连接,所述超高频RFID识别模块通过无线方式与一超高频RFID标签模块连接,还包括一与所述ARM就地控制模块通信的闸机模块,所述闸机模块分为人员通道和车辆通道。
优选的,所述超高频RFID识别模块主要由超高频RFID阅读器和若干天线组成。
优选的,所述超高频RFID标签模块设置在人员胸卡内。
优选的,所述闸机模块中人员通道为摆闸或三辊闸。
优选的,所述超高频RFID标签模块设置在在车辆内。
优选的,所述闸机模块车辆通道为停车场道闸。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超高频无源RFID技术,实现了厂区车辆和人员的无线自动化考勤,大大减少了厂区考勤和管理的人力、物力投入,实现实时地、在线地,准确地记录车辆和人员出入情况,保障了厂区的安全性,是一种对厂区车辆和人员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新型系统。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服务器模块,2.ARM就地控制模块,3.超高频RFID识别模块,4.闸机模块,5.超高频RFID标签模块,6.RS232总线,301.超高频RFID阅读器,302.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介绍。
如图1所示,基于超高频无源RF I D的厂区车辆和人员考勤系统,包括一由就地控制器和以太网接口组成的ARM就地控制模块2,所述ARM就地控制模块2通过无线的方式与一服务器模块1连接,并用RS232总线6与一超高频RFID识别模块3连接,所述超高频RFID识别模块3通过无线方式与一超高频RFID标签模块5连接,还包括一与所述ARM就地控制模块2通信的闸机模块4,所述闸机模块4分为人员通道和车辆通道。
优选的,所述超高频RFID识别模块3主要由超高频RFID阅读器301和若干天线302组成。
优选的,所述超高频RFID标签模块5设置在人员胸卡内。
优选的,所述闸机模块4中人员通道为摆闸或三辊闸。
优选的,所述超高频RFID标签模块5设置在在车辆内。
优选的,所述闸机模块4车辆通道为停车场道闸。
超高频RF I D标签模块5能够承受车辆震动冲击,该标签模块5可作为人员胸卡佩戴或放置在车辆内,超高频RFID标签模块5能够存储一些基本人员或车辆信息,当进入磁场后,超高频RFID标签模块5接收超高频RFID阅读器301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个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捷奥瑞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捷奥瑞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72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