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升降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6341.3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8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陈顺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顺和 |
主分类号: | A47C17/04 | 分类号: | A47C17/04;A47C1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升降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升降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味的提高,家私的舒适度及易操作性成为人们的首选参考指标。如沙发床,其沙发和床两功能的转换即可简易操作完成,满足人们节约空间的需要。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沙发床,需要用手拖位靠背,才能完成沙发和床两功能的转换,小孩无法操作,安全性不高,且沙发床处于靠背状态时,其靠背与坐位成固定夹角,不适宜大众群体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控制装置,能够使沙发床的靠背自动升降,与沙发床的坐部形成需要的角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沙发床的自动升降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阀,控制阀固定于沙发床靠背的内部,其中,控制阀包括控制盒和控制手柄;控制钢线单元,控制钢线单元固定于控制手柄上;第一气弹簧,第一气弹簧与控制钢线单元的一端相连;第二气弹簧,第二气弹簧与控制钢线单元的另一端相连;第一两用铰,第一两用铰连接于第一气弹簧;第二两用铰,第二两用铰连接于第二气弹簧。
其中,第一气弹簧和第二气弹簧分别位于沙发床靠背的两个侧面,用于调节沙发床靠背与沙发床坐部之间的角度;其中,角度可调节为105°~180°。
其中,控制手柄的一端固定于控制盒的内部,其另一端用于调节者调节沙发床靠背的升降。
其中,控制钢线单元为一条钢线,即第一控制钢线;其中,第一控制钢线的一端与第一气弹簧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气弹簧相连。
其中,第一控制钢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气弹簧活塞杆端的针阀和第二气弹簧活塞杆端的针阀相连。
其中,控制钢线单元为两条钢线,即第二控制钢线和第三控制钢线;其中,第二控制钢线的一端固定于控制手柄的一侧;第三控制钢线位于第二控制钢线的下方,且一端固定于控制手柄的另一侧;第二控制钢线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弹簧相连;第三控制钢线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弹簧相连。
其中,第二控制钢线与第一气弹簧活塞杆端的针阀相连;及第三控制钢线与第二气弹簧活塞杆端的针阀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升降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阀、控制钢线单元、第一气弹簧、第二气弹簧、第一两用铰及第二两用铰,具体的连接方式为,控制钢线单元固定于控制阀中的控制手柄上,其一端与第一气弹簧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气弹簧相连。第一气弹簧与第二气弹簧又分别与第一两用铰和第二两用铰相连接。通过移动控制手柄,带动控制钢线单元、第一气弹簧及第二气弹簧产生联动,从而使沙发床的靠背自动升降,与沙发床的坐部形成需要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升降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升降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适用于沙发床,如图所示,自动升降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阀11、控制钢线单元12、第一气弹簧13、第二气弹簧14、第一两用铰15及第二两用铰16。其中,控制阀11包括控制盒111和控制手柄112。
上述装置的连接方式如下:
控制阀11固定于沙发床靠背的内部;
控制钢线单元12固定于控制手柄112上;
第一气弹簧13与控制钢线单元12的一端相连;
第二气弹簧14与控制钢线单元12的另一端相连;
第一两用铰15连接于第一气弹簧13;
第二两用铰16连接于第二气弹簧14。
其中,第一气弹簧13和第二气弹簧14分别位于沙发床靠背的两个侧面,用于调节沙发床靠背与沙发床坐部之间的角度,同时,第一气弹簧13和第二气弹簧14还起到支撑的作用。根据不同的人群,可以调节到一个舒服的靠背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可调节沙发床靠背与沙发床坐部之间的角度为105°~180°,其中,105°适合青少年坐,有助于青少年的脊柱发育。180°则为一张床。
其中,控制手柄112的一端固定于控制盒111的内部,其另一端用于调节者调节沙发床靠背的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钢线单元12为一条钢线,即第一控制钢线,第一控制钢线的一端与第一气弹簧13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气弹簧14相连。
本实施例的自动升降控制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顺和,未经陈顺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63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温度可控的天燃气干燥器再生管路
- 下一篇:水箱进水阀水击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