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交流充电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5884.3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9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朱道平;王飞;武海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臧霁晨;王忠忠 |
地址: | 201203 中国上海市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交流 充电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充电安全控制装置,具体地涉及能够防止操作人员触电的车辆交流充电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车辆进行交流充电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二种。第一种充电模式:当进行充电操作时,直接将充电电缆的一端连接220V市电插头,另一端的充电插头连接到车辆充电插座;第二种充电模式:在第一充电模式的基础上,在充电电缆的中间设置控制器和两个高压继电器,此控制器可以控制继电器的接通和断开,并能够发PWM信号与车载充电器通讯。
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充电模式的电气原理图。
如图1所示,市电插头100通过车辆接口200与电动汽车300连接,为电动汽车300中的车载充电机301进行充电。其中,车辆接口200由充电插头201和车辆插座201构成,203是开关,204是电阻,302是车身地,303是车辆控制装置。图1中的检测点3的作用是用来检测充电插头201与车辆插座202其是否已经连接的检测点。这样,当市电插头100插入车辆接口200时,通过车辆插头201和车辆插座202的连接,使得图1中的①、②、③、④点接通,由此能够进行充电。但是,在第一种充电模式中,如果先将充电连接电缆的另一端连接市电220V,则会导致与车辆连接的充电插头端具有220V电压,这样对于操作人员就存在触电风险。
另外,在第二种充电模式中,由于需要设置控制器和两个高压继电器,因此电路构成复杂、装置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充电模式缺乏安全性,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第二种充电模式又存在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 一种能够提高安全性并且同时电路构造简单、成本低的车辆充电安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充电安全控制装置能够更好地保护进行充电操作的人员避免触电。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充电模式,当进行充电操作时,如果先将充电连接电缆一端的220V插头连接到电源,则会导致与车辆连接的充电插头端具有220V电压,对于操作人员就具有触电风险,而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充电安全控制装置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当连接车辆的充电插头与车辆也连接后,此时的220V电压才可以传输到与车辆连接的充电口。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操作人员触电。而且不会更改目前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所要求的控制电路,有效地解决了第一种充电模式中所存在的安全风险,能够确保只有在充电电缆也与车辆连接后,220V的交流电源才能到达充电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交流充电保护装置,设置在车辆充电用的市电插头和充电插头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继电器,控制所述市电插头和充电插头之间的电路的接通和断开;
充电确认回路,用于确认所述充电插头是否接入到车辆充电口;以及
继电器控制电路,在所述充电确认装置确认所述充电插头已经接入到车辆充电口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继电器导通以使所述市电插头和充电插头之间的电路的导通。
优选地,所述充电确认回路包括:
充电确认线,一端连接于所述充电插头,在充电插头接入到车辆充电口时被施加规定电压;
电阻,连接在所述充电确认线的另一端和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之间。
优选地,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用于在所述充电确认线被施加规定电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继电器导通的晶体管元件。
优选地,所述继电器为双刀常开型继电器。
优选地,所述晶体管元件为双向可控硅元件。
优选地,所述继电器、所述充电确认装置、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被收纳设置在一个盒体中。
优选地,所述继电器、所述充电确认装置以及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设置在连接市电插头和充电插头之间的充电线束总成上。
优选地,所述盒体设置连接市电插头和充电插头之间的充电线束总成上。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充电安全控制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操作人员的触电危险,而且具有构造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充电模式的电气原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充电安全控制装置的电模式的电气原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充电安全控制装置的外观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绍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能实施例中的一些,旨在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了解。并不旨在确认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决定性的要素或限定所要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58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